20220601-抹香鯨01.JPG

好友皮皮發現,抹香鯨,英文俗名居然叫「sperm whale」。

我查了我不認識的sperm這個字,非常震撼,為何這會跟抹香精扯上關係?

抹香鯨之精

自十八世紀人類開始獵捕抹香鯨起,就習慣將在抹香鯨身上採到的這種物質作為蠟燭和化妝品之用。

原本人們以為這種白色的蠟狀物質是鯨魚的精液,所以就將它取了 spermaceti 這個名字,其名稱源自拉丁文sperma 與 -ceti,意思分別是「精子、精液」與「鯨」(-ceti 鯨魚的),而抹香鯨也就因此成了sperm whale。直譯的話,可以叫「精鯨」

後來人們才發現 spermaceti 其實來自於鯨魚的頭部,現稱此為「鯨腦油」 或鯨蠟。

抹香鯨之香

sperm whale 可以直譯為「精鯨」。那中文名稱的抹香是怎麼來的?

抹香鯨之香,來自知名的「龍涎香」(涎ㄒㄧㄢˊ)。

龍涎香來自於抹香鯨的消化系統,是抹香鯨最愛的食物大王烏賊的嘴喙因無法消化而剩餘的物質。

這種物質在抹香鯨的嘔吐物或排泄物中被發現後,其特殊的香味讓它逐漸被王室貴族所愛用,唐代時由阿拉伯商人傳入中國。

唐朝人對這種物質的稱呼,採用阿拉伯語名稱 anbar 的諧音「阿末香」,直到宋代才改稱為龍涎香。

《天方夜譚》第五百六十夜辛巴達第六次的航海歷險中,描述了在一座不知名島上有座龍涎泉,蠟般的龍涎馨香四溢地流向大海,為鯨取食,隨即噴出而在海面上凝結成龍涎香。看來作者了解龍涎香和鯨的關係;但可能不明白其構成機制,又或者單純為故事增添神話色彩。(維基百科「龍涎香」)

南宋周去非(1135-1189)《嶺外代答》:

大食西海多龍,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積而能堅。鮫人探之以為至寶。新者色白,稍久則紫,甚久則黑。因至番禺嘗見之,不薰不蕕,似浮石而輕也。人云龍涎有異香,或雲龍涎氣腥能發眾香,皆非也。龍涎於香本無損益,但能聚煙耳。和香而用真龍涎,焚之一銖,翠煙浮空,結而不散,座客可用一翦分煙縷。此其所以然者,蜃氣樓台之餘烈也。

《嶺外代答》為南宋周去非(1135-1189)任桂林縣尉及兩次任欽州教授期間所撰寫的筆記。書成於在淳熙年間。《嶺外代答》包含關於宋代廣西的地理、人文、邊防、風土、物產等方面的豐富的記載,兼述安南、占城、三佛齊、爪哇、波斯、木蘭皮、大秦、女人國等域外國家的地理、人文、風土、物產,既是宋代廣西地方志,又是宋代中外交通史。

鄭和下西洋時曾訪問蘇門答臘北的龍涎嶼;此島以出產龍涎而得名;隨行通譯費信在《星槎勝覽》中有專章記述龍涎的採集和售價:

龍涎嶼:此嶼南立海中,浮艷海面,波擊雲騰。每至春間,群龍所集於上,交戲而遺涎沫,番人乃架獨木舟登此嶼,採取而歸。設遇風波,則人俱下海,一手附舟傍,一手揖水而至岸也。其龍涎初若脂膠,黑黃色,頗有魚腥之氣,久則成就大泥。或大魚腹中剖出,若斗大圓珠,亦覺魚腥,間焚之,其發清香可愛。貨於蘇門之市,價亦非輕,官秤一兩,用彼國金錢十二個,一斤該金錢一百九十二個,准中國銅錢四萬九十文,尤其貴也。 

抹香鯨之白

美國作家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1819-1891)的經典名著《白鯨記》,書中船長要獵捕的大鯨「莫比敵」就是一頭白色抹香鯨。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其實沒有「白」這個字,應該是第一任中文譯者加的。

知名品牌星巴克咖啡(Starbucks Coffee)就是得名於《白鯨記》中,愛喝咖啡的大副!

相關的《白鯨記》電影有好幾部,我看過其中一部(但不記得是哪一年的版本),只記得演的都是當時補鯨及殺鯨的經過,還蠻鉅細靡遺,有些慘不忍賭。

2015年電影〈白鯨傳奇:怒海之心〉則是描述1820年冬天,新英格蘭捕鯨船艾塞克斯號(Essex)遭一頭碩大鯨的攻擊,牠似乎擁有超越人類的強大意志力和復仇決心。這件真實的海上災難後來啟發了作家赫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寫出經典名著《白鯨記》(Moby-Dick)的故事。

2019年是《白鯨記》作者梅爾維爾的200歲冥誕,聯經插板了新的中譯本,封面如下:

20220601-抹香鯨03.jpg

另一部與大魚搏鬥的故事是「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美國作家海明威(Hemingway,1899-1961)生前最後一部主要作品,於1952年出版。

該書改編自1953年的一個真實故事,劇情講述一名古巴老漁夫聖地牙哥(Santiago)與一條大馬林魚的纏鬥。

 

20220601-抹香鯨02.JPG

抹香鯨之大與痛

2015年10月,擱淺在八掌溪出海口沙灘的抹香鯨,歷經5天的磨難,在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嘉義救市救難協會、當地漁民合力出擊下,今凌晨4點順利離開躺臥超過5天的淺灘,下午再歷經5小時吊掛作業,將重達23噸長15米的抹香鯨,運抵成大安南校區進行簡易解剖和檢體化驗。 

鯨魚擱淺的事件時有所聞,看到這麼大型的動物擱淺在沙灘,感到心痛。

讓我想到楊四郎:

《四郎探母·坐宮》,

楊延輝坐宮院自思自嘆,想起了當年事好不慘然;

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展,我好比虎離山受盡孤單;

我好比南來燕失群飛散,我好比淺水龍困在沙灘。

 

抹香鯨之爆

2004年1月24日,一雄性抹香鯨於雲林臺西海岸擱淺而死,身長17公尺、體重50噸。

相關單位動員平板卡車、3輛起重機及50位以上的人員,耗時13小時才將此抹香鯨裝運上車,以公路方式運送。由於時值農曆正月期間,鯨魚擱淺後,吸引本地民眾圍觀,當地更以道教儀式超渡鯨屍。

運送路途上,呈現半腐敗狀態的鯨屍在臺南市中心西門路小北夜市附近自體爆裂。

其爆裂程度非常壯觀,週遭的商店、目擊者及車輛皆被鯨魚的鮮血、內臟擊中,惡臭四溢。腸子等內臟堆滿道路,腥臭難聞,交通也中斷數小時。

雖然鯨魚已爆裂,但後續解剖研究計畫持續進行。1年後,鯨魚遺體製作骨骼標本等在四草的台江鯨豚館展示。

我曾參訪過此館,但當時沒注意到這與「鯨爆事件」有關。



相關論文

☆邱韻如(2022):鯨魚與玄武:遨遊於2022金木合之天際,《天文教育》,第56期,p27-34,2022年6月,夏至出刊。

 

Back to 悅讀閱讀 (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2023 的頭像
    chiu2023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chiu2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