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係元朝黃公望於至正七年(1347年)七十九歲時為同門師弟「無用師」所作,歷經三年經營,於1350年繪製完成。

 

此畫受到許多收藏家的喜愛,流傳至清順治七年(1650年),收藏者雲起樓主人吳洪裕,愛此畫愛到在臨終之際,囑咐家人以此卷火殉,就在此畫投入火盆之際,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將畫從火盆中搶救出來,但卻已因火毀損而分為兩段。

 

前半卷 〈剩山圖〉縱31.8公分,橫51.4公分,為浙江省博物館的重要收藏;

後半卷〈無用師卷〉縱33公分,橫636.9公分,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入藏內府,現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之國寶級畫作。

 

2011年台北故宮商得浙江省博物館同意出借〈剩山圖〉來台,相隔海峽兩岸的兩卷瑰寶得以在分隔近四百年後合併展出,重現〈富春山居圖〉的原貌。

 

〈無用師卷〉之無用

 

「無用師卷」之命名係因題跋說明是黃公望為同門師弟「無用師」鄭樗所畫。( ㄕㄨ)

鄭樗,字無用,號散木,和黃公望同為全真道士金志揚門下。

鄭樗取字無用,又自號散木,其名、字、號之出典均來自莊子。

樗木為散材,比喻於世無用。古時如自稱「樗材」即是自謙之詞。

 

《莊子·逍遙遊》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

 

莊子曰:「....。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無用之樗,豈真無用?

 

Back to  悅讀閱讀 (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2023 的頭像
    chiu2023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chiu2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