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Bear到南投集集參加研習, 在臉書po了明新書院牌樓的照片。

牌樓正面是「明新書院」,背面是「吾道文斯」。

另一同事Hon一看馬上回覆,應該是「吾道斯文」才正確。

閒閒沒事的我,立刻去查是怎麼一回事,結果花了一個早上研究相關典故。

 

「吾道斯文」來自李商隱的詩《送從翁東川弘農尚書幕》其中兩句:斯文虛夢鳥,吾道欲悲麟

悲麟則與孔子有關,麟是指麒麟

Google 得到一篇部落格,標題如下

【春秋左傳】哀公十四年(前481年)西狩獲麟春秋絕筆、顔回卒

於是,先查【春秋左傳】哀公十四年,才繼續查到其與「春秋絕筆」、「顔回卒」的關係。

 

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以下文句與「西狩獲麟」 無關,故省略)

 

【春秋左傳】春,西狩於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鉏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然後取之。

 

【春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非中國之獸也。然則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則微者也,曷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為大之?為獲麟大之也。曷為獲麟大之?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麇而角者。」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 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獲麟,孔子曰:吾道窮矣!」《春秋》何以始乎隱?祖之所逮聞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何以終乎哀十四年?曰:備矣!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 ,莫近諸《春秋》。則未知其為是與?其諸君子樂道堯舜之道與?末不亦樂乎堯舜之知君子也?制《春秋》之義以俟後聖,以君子之為,亦有樂乎此也。

 

【春秋穀梁傳】哀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引取之也。狩地,不地不狩也。非狩而曰狩,大獲麟,故大其適也。其不言來,不外麟於中國也。其不言有,不使麟不恆於中國也。

 

《孔叢子·記問》:(孔子) 遂泣曰:予之於人,猶麟之於獸也,麟出而死,吾道窮矣! 乃歌曰: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

 

晉杜預注《春秋·哀公十四年》:麟者仁獸,聖王之嘉瑞也。時無明王,出而遇獲。仲尼傷周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修中興之教,絕筆於‘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

 

春秋絕筆

 

流傳的「絕麟」典故如下:孔子見仁獸麒麟在西狩時被獲,想及自己政治主張不得實現,覺得麒麟出現的不是時候,因而流淚悲歌,從此不再著述。後遂以“絕麟、泣麟、泣麟悲鳳、悲麟、麟泣、獲麟、西狩、魯郊麟、獲麟筆、麟筆”等悲歎生不逢時,理想抱負不得實現;或表示不事著述,從此絕筆。又“獲麟筆、麟筆”亦指著述的文字。

 

《春秋》係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

孔子撰《春秋》,止於魯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一句。麟為仁獸,聖王的象徵,孔子知道麟被捕後,感懷自己的理想抱負不得實現,因而絕筆。典出《左傳.哀公十四年》晉.杜預.注。

 

魯哀公14年(481BC),孔子已經70歲,距離他老人家離世,僅2年。

 

顔回卒於魯哀公14年(481 BC)

 

查了春秋三傳之「魯哀公14年」,都沒看到「顏回卒」。

顏淵,名回,字子淵,又稱顏子,生於魯昭公21年(521 BC),卒於魯哀公14年(481 BC),英年早逝,得年40歲。當時孔子70歲。

孔子(551 BC-479 BC)。顛沛流離凡十四年,484 BC,年近七十歲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魯國尊為國老,但未受魯哀公的任用,這段期間孔子專注於教育和古籍整理。

483 BC,獨子孔鯉先孔子而死。481BC,顏回先他而去世。孔子有所感慨:「昔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哀公十四年夏,齊國陳恆弒其君,孔子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懇請伐齊,哀公讓他「去問季孫氏」,後孔子向季康子請求出兵,但被其拒絕。

公元前479年 3月9日,孔子逝世,享年73歲(滿71周歲,虛歲73歲),死後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眾弟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為孔子守墓6年。

 

 

麒麟

 

查詢維基百科麒麟,如下:

 

麒麟,亦作勾陳、騏驎,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是建馬的後代,其祖先為應龍。常與龍馬混淆。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徵祥瑞,公獸為麒,母獸為麟,據說能活兩千年。性情溫和,身上雖有可攻擊敵人的武器,但不傷人畜,不踐踏昆蟲花草,故稱為仁獸。

麒麟的首似龍,形比鹿,足如馬,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紋,腹部有黃色毛,口能吐火,聲音如雷。相傳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聖人時才會出現,所以被稱為瑞獸。漢許慎《說文解字》:「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

 

讓我超驚訝的是,麒麟,亦作勾陳

《易冒》:「勾陳之象,實名麒麟,位居中央,權司戊日。蓋仁獸而以土德為治也。」

易冒 (書籍) 清同治年間程良玉所撰卜筮之作。

 

既然「公獸為麒,母獸為麟」,那麼為何總是簡稱為「麟」而非「麒」?

 

當然,麒麟在明代,指的是長頸鹿

《明史·榜葛剌傳》:「永樂六年,其王靄牙思丁遣使來朝,貢方物,齎賜有差。七年,其使凡再至,攜從者二百三十餘人。帝方招徠絕域,頒賜甚厚。自是比年入貢。十年,貢使將至,遣官宴之於鎮江。既將事,使者告其王之喪,遣官往祭,封次子賽勿丁為王。十二年,嗣王遣使奉表來謝,貢麒麟及名馬方物。」

 

另見 明人瑞應圖    go to 三遇鄭和(2014/5/18)

 

未完待續

 

還有「斯文」還沒解釋呢!

 

相關文章: 

明新書院:麒麟照壁與惜字亭(2022/11/20)

 

Back to 悅讀閱讀 (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2023 的頭像
    chiu2023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chiu2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