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受封的爵位是「延平王」,得名於延平府 (今福建南平市延平區)。
延平路,中國元朝時設置的路。
元大德六年(1302年),改南劍路置,治所在南平縣(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福建道宣慰司。轄境相當今福建省南平市和沙、金兩溪中下游及尤溪流域。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於延平路置延平分省,以陳友定為平章政事。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為延平府。境內負山阻水,形勢險要,古有「銅延平」之稱。
這個由南明永曆帝敕封的爵位是「郡王」等級,因此稱為「延平郡王」。
明朝的諸侯王爵制度,福王、秦王等一字王號者為親王;二字王號者則為郡王。
在梳理鄭成功史料時,竟發現其受封「延平王」的年代有各種版本。
例如江日昇《台灣外紀》(卷十,頁147)記載受封延平王年份為1657年(南明永曆十一年九月)、台南延平郡王祠官網記載“1658年,桂王再封鄭成功為延平王”等等。
根據朱希祖〈鄭延平受明官爵考〉(和維基百科[延平王]的年份一樣),西元1654年(南明永曆八年八月),明昭宗敕封鄭成功為延平王,鄭成功謙辭不受。九年四月(1655年)昭宗再次下詔並齎延平王冊印至廈門,鄭成功乃不再推辭受封為延平王。
「延平王」這個封號取自「延平府」(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永曆帝准許鄭成功在延平設置六部官員,以便統治其領地。
改來改去之南平、延平
(維基百科[南平縣] )
南平縣為中國舊縣名,在今天的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
建制沿革
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析侯官縣北鄉置南平縣。
東晉太元四年(379年),改為延平縣,屬建安郡。
南朝劉宋泰始年間(465—471年),復名南平縣。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建州延平軍。
唐上元元年(674年),改為劍州。
五代閩國時,曾改延平鎮、永平鎮、龍津縣、鐔州。
天德三年(945年),復改為延平軍,旋改劍州劍浦縣。
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90年),改劍州設置南劍州,為了區別利州路的劍州。以產茶和銀著名。治所在南平縣(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下轄劍浦縣、將樂縣、順昌縣、沙縣、尤溪縣五縣。包括今福建省將樂縣、順昌縣、沙縣、尤溪縣和三明市等地。
元朝初年改為南劍路,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改為延平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延平路置延平府。轄境相當今福建省南平市和沙、金兩溪中下游及尤溪流域。屬福建省。
台南的延平郡王祠,供俸的塑像是楊英風的作品。
兩旁的楹聯是沈葆楨寫的: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相關文章:
★ 延平郡王祠~前無古人之開臺聖王(2022/4/4)**
★ 鄭成功祖廟(2023/5/12)**
Back to 開台聖王鄭成功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