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是覺得,我們的教育常常是把學生教笨了。
今年國家講座及學術獎的得獎學者所說的:台灣考試重速度,不重思考,扼殺學生創意,讓我心有戚戚焉。
我們學生的熱情及創意,常常就在題海戰術下,在密集的考試中,被抹煞殆盡,不知為何而讀,為誰而讀~
大前研一在《創新者的思考》一書中提到上學的缺點。 在這本書的第43頁,他提到三洋電機的創業者井植歲男先生,他的姊夫就是松下電器的松下幸之助。井植歲男一直認為受教育會阻礙思考,他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怎樣也贏不了姊夫』,理由是『姊夫小學沒畢業就出社會,我則比他多念了三年,這相差的三年,我花一輩子都追不上,因為在學校的三年期間,腦細胞遭到破壞,所以觀察世間事物的直覺永遠比不上姊夫』 在第55頁,大前研一說要成為創新者,最好的方法是拋棄學校教的學習方法,也就是背誦答案的讀書方式,自己對自己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尋求答案。 |
學校教育不盡然都是無益的,而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
身為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是,當你每天辛辛苦苦的『傳道、授業、解惑』,你是在激發還是扼殺學生的熱情、自信與創意?
中央大學教授李弘謙,獲頒國家講座後的感言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活著,把精力用在讓生命更美好」,這讓我立刻想到我現在正在看的一本書:一個創業家的意外人生。
約翰伍德看到開發中國家的人民對受教育的飢渴,他放棄了微軟的高薪工作,追求他的人生道路,經營『閱讀空間』的非營利組織,六年來在亞洲建立了2000多所學校與圖書館,捐出100萬本以上的書籍。他的熱情,讓自己生命更美好,也讓許許多多亞洲第三世界的人民生命更美好。 在他決定辭掉微軟工作回家吃自己時,他計算他的存款可以撐多久。他說,我一輩子都在存錢,而我的儲蓄金將會大失血,但是我很快就為自己找到失血的理由:如果我不能用這些錢達成我的夢想,存款再多又有何意義? 他在抉擇是否辭職之際,他的父親給他的意見是:『你已經大到應該知道,人生中你真正要滿足的人就唯有你自己。就算是我和你母親都沒有你自己重要,不要做任何取悅我們的事。做你認為對的事,並且不要欺騙自己』(p104~105) |
~新聞~
台灣考試重速度 不重思考
更新日期:2006/12/29 06:50 記者: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教育部昨天頒發今年國家講座、學術獎,有得獎學者感嘆,台灣考試重速度,不重思考,扼殺學生創意,學校應鼓勵學生找到興趣,勇於冒險犯難,才能在學術界發光發亮。
今年國家講座頒給10名男性學者,每人補助3年、每年獎助100萬元,其中華梵大學教授勞思光、清大黃一農、于靖、中山大學謝曉星及台北科大校長李祖添等5人二度獲選;學術獎頒給12人,只有中研院分生所研究員鍾邦柱、台大醫學院教授張美惠是女性。
張美惠說,很多家長認為,女孩子受限要兼顧家庭,不適合讀科學,學科學其實無性別差異,女性較細心,反而更易找到問題癥結,但不可否認,女性學者更需另一半支持,她感謝當醫生的老公,常稱讚她的研究很有意義,讓她能全心研究兒童肝炎、肝癌。
清大數學系教授于靖在得獎感言中指出,台灣考試引導教學,數學課講求速成答案,忽略演算過程,尤其國中階段最嚴重,忽略「一步一腳印」的基本功;他曾在美國教大一微積分,一節考試要3.5小時,給學生充分時間檢視自己的錯誤,才是教育本質。
中研院士黃一農,當年從天文物理轉到歷史學領域,一切從頭開始,照樣卓然有成,他勉勵學生,「熱情是做任何事的必要條件」,在外人眼中,他橫跨物理、歷史,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他常保求知的熱情。國內年輕人應多點冒險犯難的精神,不要胡裏胡塗過日子。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活著。」中央大學教授李弘謙,獲頒國家講座後,發表如此得獎感言。他認為,人生「非常重要」的事很少,應該少動怒,把精力用在讓生命更美好。他曾在加拿大辦中文學校教孩子讀三字經,篤信「人之初,性本善」、「玉不琢,不成器」,鼓勵孩子堅持興趣,才會成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