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發出這樣的函?不僅沒看到年輕人輕言自殺的背後問題,連表面問題都沒看到,發這樣的函,根本無法解決,只是製造問題,徒增笑話一樁,讓人既覺可笑又可悲~我們竟有這樣不懂『教育』的教育部~

誠如當事人澄清,是立意良善,國外也行之有年等.....,但是,再怎麼說,會引起如此大的反彈,也是敗在『政策粗糙』上吧。

教育,是一項很細膩的工作,粗糙的手段,比『不教』還慘!

上學期,蔽校的輔導室將測驗出來有憂鬱症傾向的學生名單發函給導師,希望導師『鼓勵』這些憂鬱學生參加輔導室舉辦的為期數週的課程。這樣的動作,也引起了導師及當事學生們極大的惶恐與反彈。輔導室為此跟導師門開了很多次會,做了很多補救措施,才弭平風波。他們的初衷也是立意良善哪,他們也是基於教育部所推動的重點工作~『憂鬱與自殺防制』的業績壓力。

教育部可能是想學『內政部』,人家提出要「降低犯罪率」和「限期破案」,所以他們也要做出一些『降低自殺率』的數據來當業績。二者的可笑程度真是異曲同工哪~


教部怪招 要學生簽約不自殺

要求輔導老師填量表 預判學生「會用何種方式自殺?」 「打算何時自殺?」 

教育部最近發函各縣市,要求國中小學老師找出有自殺傾向的學生,要學生簽「不自殺約定書」,還發下評量表,要老師了解學生「會用何種方式自殺?」「打算何時自殺?」輔導老師抱怨說,教育部把老師當成「算命仙」了。
教育部指出,自殺已成為學生第二大死因,所以國中小學要推動為期一年的「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並發下柯氏憂鬱量表、心情指數檢測表、自我傷害行為篩選量表、自殺危險程度量表等,要求老師平時要仔細觀察學生後填寫。

輔導老師說,教育部要學生簽「不自殺約定書」,是希望學生對自己簽下的約定負起責任;但真正想自殺的學生,對自己生命和家人的責任都不顧了,怎會因一紙約定就不自殺?

更讓輔導老師們覺得離譜的是,要老師藉由平時觀察學生的憂鬱傾向,填「自殺危險程度量表」,篩選出具自殺危險性的學生。量表裡需要老師回答的問題包括「如果要自殺,他會採用何種方式?」「他打算何時自殺?」「他若自殺,獲救機會有多高?」「如果他曾想過自殺,是什麼原因使他沒去自殺?」

吉貝國中校長胡正孝認為,量表沒有切入重點,學生憂鬱通常是因為課業壓力及同儕關係不佳。馬公國中校長許喬松也說,約定書只是形式,要防止學生自殺,最重要的還是找出原因,藉輔導與家庭訪問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教育部官員說,這項自殺防治計畫,從大學生到小學生都包括在內,而大學生自殺數比其他學級都多,所以輔導人員的受訓之前都集中在大學,不少國中小學老師還沒受訓,對執行方法因此產生差異。

教育部主導這項計畫的訓委會常委、柯氏量表發明人柯慧貞說,「他們一定是誤會了,絕對沒有叫老師預測學生何時或如何自殺。」

柯慧貞與精神科醫師也指出,簽訂「不自殺約定書」是心理諮商常用的手段,可延緩當事人自殺。
【2007-03-15/聯合報/A1版/要聞】記者肇瑩如、薛荷玉/澎湖縣—台北連線報導


教部怪招 要學生簽約不自殺

降低犯罪率 台東警察:逼吃案
蘇揆拚治安 基層反映欠佳 指應從制度面改進 而不是要求帳上數據
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喊出拚治安的口號,並以官位作保,但台東縣基層警察反映普遍欠佳。多名資深員警指出,犯罪可以打擊,但無法撲滅,要降低犯罪率,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也是間接要求基層作假。
員警指出,從以前到現在,警界都知道最荒謬的說法就是「降低犯罪率」和「限期破案」,偏偏那些位居高官的就喜歡發表類似高論。「歹徒又不是警察養的,怎麼可能控制犯罪率?」

他們說,可以要求員警多破案,提升破案率;但如果要求降低發生率,講白就是逼基層吃案,在行政院長宣示下,警政高層勢必又會擬出辦法,如果轄區內案件發生率過高,單位就會受到壓力,但如員警真的「吃案」,還是自己倒楣。

員警表示,無論降低案件發生率或大限期破案,都是威權主義象徵,民主國家根本不該如此。

員警說,其實以如今的科學辦案方式,要破案並不困難,困難的是缺乏資源,只要有了足夠資源,可以說是沒有破不了的案子;但如今要人力沒人力,要經費沒經費,在位的只出張嘴,就讓基層累得半死,很不應該。

他們認為,警方辦案固然要有壓力,但也要有客觀環境支持,行政院長蘇貞昌如果真的有心,應該從制度面著手改進,而不是空口要求,更不該要求帳面上的數據,「假的雖好看,卻沒什麼意義」。

【2006-03-20/聯合報/C2版/宜花東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2023 的頭像
    chiu2023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chiu2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