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天地明察.jpg

在FB天文迷朋友的推薦下,看完《天地明察》這本書。在我個人對徐光啟、湯若望等人在崇禎曆局改曆的背景知識下,我很遺憾這本書對中國改曆的過程幾乎沒有提到,更令我訝異的是,澀川春海似乎並不知悉當時傳教士們在中國改曆的工作,甚至不知道《時憲曆》的存在。

這本書主要描寫澀川春海(1639-1715)的那個年代~和法王路易十四 (1638-1715)及牛頓(1642-1727)的時代是差不多的,當時英國科學正發展,法國與清康熙積極交流。書中描述的是當時日本武士及棋士的生活及所需遵守的規範,雖然我對此毫無興趣,但是對那個時候社會的封閉及階層的層層分明感到難以相信,更難以理解沒事配著沈重的雙刀的意義。我想是我對日本文化太過於不瞭解之故。

《崇禎曆書》是大明崇禎年間為曆法改革而編著的一部叢書,因由崇禎帝下令編纂,又稱《時憲曆》。該書在崇禎二年(1629年9月)由徐光啟領導曆局開始編寫,到崇禎七年(1634年11月)完成。由於徐光啟在1633年病逝,之後的編纂工作由李天經主持。在編纂過程中,曆局聘請來華耶穌會的龍華民(1559-1654,接替利瑪竇死後之職位)、羅雅谷(1593-1638)、鄧玉函(1576-1630)、湯若望(1592-1666)等人參與相關工作,包括譯書,編譯或節譯哥白尼(1473-1543)、伽利略(1564-1642)、第谷(1546-1601)、克卜勒(1571-1630)等著名歐洲天文學家的著作。

崇禎改曆的起源在於1629年6月21日(崇禎2年5月乙酉朔)同時欽天監對日食預報明顯錯誤,而徐光啟依據西法的預報卻符合天象,徐光啟等因勢提出改曆,遂得到批准。當時明朝所使用的曆書是元朝郭守敬等人編製的《授時曆》,這部曆書已施行了348年之久(於1281年實施,明代立國後更名為《大統曆》沿用),誤差逐漸增大。

《崇禎曆書》在1634年編完之後並沒有立即頒行,新舊曆的優劣之爭一直持續了10年。在《明史·歷志》中記錄了發生過的8次中西天文學的較量,包括日食、月食、木星、水星、火星的運動,最後崇禎帝「已深知西法之密」,並在崇禎16年8月(1643年)下定頒布新曆的決心,但頒行《崇禎曆書》的命令還沒有實施,明朝就已滅亡。留在北京城中的湯若望刪改《崇禎曆書》至103卷,改朝換代後,並由順治帝將其更名為《西洋新法曆書》,於順治二年(1645年)頒行。

1645年,清順治年間,開始使用西洋曆法,但日本還在用800年前唐代的宣明曆,此時澀川6歲。是不是那個時代,日本處於鎖國階段,日本早已不跟中國相往來?對中國曆法的更迭毫無所悉?還有,西方傳教士有沒有到日本?有沒有把望遠鏡傳入日本?有沒有把西方科學與曆法傳入日本?

說到改曆,最大的改曆應該是算1582年教宗Gregory XIII頒行的格里曆吧,這個新曆整整比舊曆少掉十天。主導改曆的是克拉維斯(Clavius,1538-1612),他被譽為16世紀的歐幾里德,是利瑪竇(1552-1610)的老師。

《天地明察》書中有一段讓我很訝異(p379-380):1678年左右,澀川春海得到一本洋書《天經或問》以及一張地圖《坤輿萬國全圖》。前者是中國一位名為遊子六所寫的書,介紹西洋的天文學;後者則是利瑪竇所繪。這張地圖讓春海目瞪口呆,他這才知道日本之小及世界之大。

《天地明察》書中的另一段也讓我很訝異(p390):1683年,春海在測量時發現地球機過近日點時跑得快,遠日點時跑得慢,他理解到地球運行軌道是橢圓,發現了所謂的『克卜勒定律』(1609年克卜勒提出第一第二定律,1618年第三定律)。這一點其實讓我很質疑,我不知道當時的春海以及日本執政者,所持的是地心說還是日心說,也不認為光是這樣測量就能得出克卜勒的橢圓軌道!

這本書關係到測天測地,讓我想到《丈量世界》、《尋找地球刻度的人》,和《萬物的尺度》(已更改書名為《公尺的誕生》)這幾本書。

 

相關閱讀:

丈量世界 (2013/1/27)**

 

Back to 悅讀閱讀(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u2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