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疫情剛起,什麼地方都不能去,只戴著口罩在公園散步。突然發現有好多樹的樹幹旁,長出新葉。
問了學植物的女兒,得到一個又難寫又難唸的答案:
「萌櫱」(ㄇㄥˊ ㄋㄧㄝˋ)(sprout)
最因為黑板樹茂盛的萌櫱被砍了,卻怎樣也想不起這兩個字,特別將此做複習及紀錄。
這麼奇怪的兩個字是從何而來?
出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櫱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ㄍㄨ ˋ)亡之矣。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
孟子談論人性時,以「牛山之木」來做比喻。 他說:牛山的樹木曾經很茂盛,因其鄰近都城郊外,常有人用刀斧砍伐,便失去了茂美的樹林。 這裡是各種植物白天黑夜生長的地方,也是陽光普照雨露滋潤的地方,並非沒有新枝嫩芽在這裡生長,問題是新枝嫩芽長出後,牛羊又跟著放養起來,不用等它成材就被牛羊吃沒了,因此牛山就這樣變成光禿禿的了。 ... 孟子接著說:人們見某人像個禽獸,就以為他不曾具有人的資質,這並不是此人的真實狀態。 任何東西如果得到滋養,就會生長;如果失去滋養,就會消亡。
看到這兒,我就想問,「牛山濯濯」是怎麼變成「童山濯濯」的?
好友Jocelyn是英文老師,她說「萌櫱」實在難懂,但看到英文sprout,她就秒懂了。
這個英文字我不認得,查了google翻譯,難怪Jocelyn秒懂!!
Back to 台灣好行‧山水花樹人文之美(首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