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秋將至,探討一下嫦娥的典故。上圖是故宮即將展出的溥心畬書畫展的作品之一,正好應景。
嫦娥奔月的典故,最早出現於《淮南子·覽冥訓》的最後一段:
《周書》曰:「掩雉不得,更順其風。」今若夫申、韓、商鞅之為治也,挬拔其根,蕪棄其本,而不窮究其所由生,何以至此也:鑿五刑,為刻削,乃背道德之本,而爭於錐刀之末,斬艾百姓,殫盡太半,而忻忻然常自以為治,是猶抱薪而救火,鑿竇而出水。夫井植生梓而不容甕,溝植生條而不容舟,不過三月必死。所以然者何也?皆狂生而無其本者也。河九折注於海,而不絕者,昆侖之輸也,潦水不泄,瀇漾極望,旬月不雨則涸而枯澤,受瀷而無源者。譬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
這一段話,主要在抨擊申不害、韓非、商鞅治國之術的錯誤。說他們捨本逐末,如「抱薪而救火,鑿竇而出水」。文中舉例說明「本」的重要,其中於西王母,姮娥(ㄏㄥˊ ㄜˊ)竊取不死之藥奔月之後,羿「悵然有喪,無以續之」,就是因為不知道不死之藥是怎麼做出來的。
至於「姮娥」是怎麼變成「嫦娥」,有空再敘。
羿射十日的典故,見《淮南子·本經訓》: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於是天下廣狹、險易、遠近,始有道里。
這一段是說堯請羿為民除害,射十日、殺怪獸(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天下大治。其中的怪獸猰貐(ㄧㄚˋ ㄩˇ)就是《山海經》裡多處提及的窫窳(ㄧㄚˋ ㄩˇ)。
窫窳,蛇身人臉,燭龍的兒子。一天,被同為蛇身人臉的天神「貳負」和手下「危」給殺了。天帝震怒,處死貳負和危。天帝命手下把窫窳抬到崑崙山,讓幾位巫師用不死藥救活了它,誰知窫窳被就活之後,竟神智迷亂,掉進了崑崙山下的弱水裡,變成了形狀像牛、紅身、人臉、馬足,叫聲如同嬰兒啼哭的猛獸(後來又變成龍首?)。在十日並出時跳上岸危害百姓,被羿的神箭射死。
郭璞在《山海經圖贊》云:「窫窳無罪,見害貳負。帝命群巫,操藥夾守。遂淪溺淵,變為龍首。」
相關文章:
★ 月中蟾蜍與玉兔 (2021/9/21)
Back to 悅讀閱讀(首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