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在創世之初,造了光,又造了日月星辰、飛禽走獸、花果菜蔬,並且按照祂自己的形象造了人,祂看所造的一切都覺得甚好,十分歡喜滿意。

如果說,上帝真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神,祂何嘗不知道伊甸園裡隱藏有撒旦,祂又何嘗不知道祂所創造的人也有一天會背棄祂,可是祂仍然看這一切「甚好」,這「甚好」兩字裡包含了多少鍾愛憐惜。

其實,直到今日,天地仍是創始之初的天地,風仍然一樣的溫柔,水同樣清涼,花草樹木也從不間斷的發旺滋長,為什麼人就看不見這一切的好呢?

是因為人失去了當初那樣一顆單純的心嗎?

如果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完美,人生本來就有種種缺憾,能夠包容,能夠接納,缺憾也就不成為缺憾了。

聖經上保羅說過一段話很有意思,他說萬事萬物,不論好的壞的、美的醜的、苦的樂的、得的失的,都是彼此互動,牽連影響,相互有所助益。明白這點,這人間世的一切,好的亦是好,不好亦是好。

走過半生,回首再看來時路,也只有這兩個字可說:「甚好」。

是的,一切甚好。

~杏林子 ,行到水窮處,自序~

杏林子,行到水窮處,九歌出版社,1989/11/15出版

簡介(博客來):

 莊子說:「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德之至也。」對於命運的打擊,不怨天,不尤人,能夠面對,能夠平靜的接受,這樣的「安之若命」,並不是消極推諉的宿命,反而是堅強無比的表現。「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正是杏林子的人生境界,全書未經雕鑿,渾然天成,是作者繼「重入紅塵」之後,寫作風格一大改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2023 的頭像
chiu2023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chiu2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