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到『M型社會』這個標題,我以為是在說 mobil。
在好多好多年以前,e化觀念才剛開始出現,那時我去看電腦展(主題是推廣e化觀念),看到有標語在說M化,我很好奇的問展場的人,什麼是M化,他們告訴我,就是資訊資料可以帶著走的意思,在e化還未很普及的當時,M化是挺新的觀念。現在,只要有電腦可以上網的地方,隨時可以check信箱,可以google資料,用行動電話,在走路坐車時也可以聯絡事情交代別人做事,這都是M化。
我剛看到『M型社會』這個標題,以為要說的是這個,結果不是!
大前研一的『M型』指的M的形狀,是像麥當勞的商標一樣,二座山。就和前一陣子,在台灣教育界常說的『雙峰效應』有一樣的涵義~令人警惕與痛心的涵義。
所謂的M型社會,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位世界中,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隨著資源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M」的字型一樣,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後不見了。
九月,《商業周刊》採訪小組飛往日本專訪大前研一。當他看完採訪小組帶來的台灣二十年來可支配所得的成長數字後,他送給台灣的第一句話是:「歡迎來到新世界!(Welcome to the new world!)」他說,日本八成民眾已淪為中下階層,四大證據顯示台灣正步上後塵!
他說,這是關鍵時刻,人們必須擬定新戰略。
在職場上,別再相信過去的社會常識,以為靜靜的做,就會升官發財!他說,「不要再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寄望政府,政府正是問題之所在。」大前研一認為,未來的政府,只會不斷製造更多的負債,企圖向人民徵收更多的稅收,來救助窮人,但這不能根本的解除所有人的痛苦。
大前研一就認為,「買房子、車子與投資小孩的教育經費,」這些過去大家認為人生最需要投資的三項事,其實根本沒有必要。「為什麼大家這麼執著想買房子?這種執著的『購屋信仰』,其實就是人人都認為自己是社會的中堅階層此一意識下的產物。年輕時薪水低無所謂,大家總覺得,反正未來自然會加薪、會升職,就算日子會過得拮据些,在三十五歲至四十五歲的時候,都一定要編列房貸預算……」
但當你的薪水不再增加時,你還要幫自己背上這麼大的負擔嗎?其實,人要改變心態,只是一念之間。
三十年前,美國也出現所得兩極化,當時美國的消費者心態就產生很大變化,反正花錢也無法擁有車子,乾脆需要的時候再租就好了。事實上,養一輛車加上停車費與維修費用,假設每週才開一兩次,倒不如租車划算。這就跟美國現在很多公寓,都是共用洗衣機的道理相同。
在教育上,大前研一主張,孩子的教育不能外包,『找答案』的能力最重要。與其投資金錢在小孩的教育上,不如投資時間陪伴孩子成長。他認為,「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外包給老師是最糟糕的模式!」大前研一說,父母與其浪費金錢讓孩子上安親班、補習,倒不如投資時間在小孩身上,把自己當活教材,帶著孩子一起面對社會的殘酷面,磨練他們的求生力。 而且父母辛苦的工作,存錢讓孩子去補習班,反而讓孩子成為外食一族,吃速食食物,健康變差,這些都是無形的成本,在我們重新規畫自己的損益表時,也應該把它盤算在內。
大家都在找出路,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也都不會一樣。大前研一說,最重要的是,「拋棄別人幫你設定的尺,重新建立自我價值觀。」當舊舞台謝幕,新舞臺已經升起,你,是否願意給自己再次站在鎂光燈下的機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