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風的詩~問總統,在五四文藝節
 
 詩主義》三問

問總統,在五四文藝節
 
都說要搶救貧窮

誰來為崩了盤的道德停損呢

都說要去拚經濟

誰來援濟語文的三級貧戶呢

都說要讓市場復活

信任呢?人跟人起碼的無防心情

去哪個失物招領箱去找回呢?

【2008/05/04 聯合報】 

連結:

 

 

 


80回頭望 余光中遙承五四巨浪

時報資訊   更新日期:2008/05/13 09:40 【中國時報 丁文玲高雄專訪】

根據《禮記》的〈王制〉記載:「八十杖於朝。」意思是說,八十歲以上的老臣,在君王面前,可以大剌剌的拄起柺杖,不算不敬。大作家余光中今年九月即將邁入八十歲高齡,文學正是他的杖。這也許是低調了廿年的他,為什麼近日頻頻發聲,表達自己文學意見的緣故。

余光中近來不僅在各報章雜誌屢屢發表新作,他的代表作包括絕版多時的《白玉苦瓜》詩集、散文《望鄉的牧神》和《聽聽那冷雨》也重新出版上市。廿四、廿五日登場的「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具分量的學者包括王德威、單德興、陳芳明、柯慶明、邱貴芬、廖炳惠等人更將齊聚政治大學,表達對這位作家的敬意。

創作之路一甲子 真是長路漫漫

滿頭霜雪的余光中,談起自己超過一甲子以來的創作,垂著銀白色的長睫毛沉思:「那是趟漫長的旅程。」

比起民初提倡新文學運動的文人胡適等,余光中整整晚了一個世代,不過他認為自己其實遙遙承接起中國五四的傳統。

「五四到我跟前的時候,我已經廿歲了。」余光中解釋,新文學運動發起時他其實才九歲,但當他成為意氣風發的文藝青年時,對於因為戰亂而顯得疲弱、進入尾聲的五四主張,反而有種想進一步去創新改革的企圖,且這改革的企圖,其實要比認同強烈得多。


但歲月悠悠,現在他站在八十歲的山頭回頭望,恍然大悟自己終究還是成了某種繼承人,自己也心甘情願服膺於五四的巨浪之下。

眼見文學典籍淪喪 挺身搶救

余光中是華文世界重量級作家,也是專業研究外文的學者。他從中學時期開始大量閱讀西方作品,也藉由持續不斷的翻譯,融貫歐美文學精華。

余光中不諱言,翻譯是他的另類學習:「仔細分析我的作品,第一明顯可見的,是中國傳統,其次則是西洋文學,再來就是五四白話。」

他認為,對一個作家而言,中文與英文同樣重要,尤其是兩者對照之後學習消化的功夫。「不懂英文,就無以理解西洋文學精髓;遠離古文,則無疑是放棄中國數千年的文化累積。」

這也是為什麼他近來不願坐視文學典籍的淪喪與失傳,與文壇好友組成「搶救國語文教育聯盟」,疾呼古文的優美重要。「政治正確每十年變動一次,唯有文學藝術,才是真正永恆存在的,應敞開胸懷歡迎不斷的革命、變化、前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2023 的頭像
    chiu2023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chiu2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