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布拉格,就要拜訪卡夫卡和愛因斯坦常來光顧的這家咖啡館:Café Louvre曾連續數年榮獲布拉格郵報(PRAGUE POST)所頒發布拉格最佳咖啡館。

 

 Café Louvre羅浮咖啡館開幕於1902年,曾經由於被視為是中產階級聚會之所,所以被當時的共產政府於1948勒令停業,直到1992年才又重新營業,我們也才能幸運地和卡夫卡及愛因斯坦一樣在此品嚐好咖啡。

 


 

 卡夫卡和愛因斯坦在這兒喝咖啡

 

孤寂沉鬱的卡夫卡曾與幾位好友馬克斯.布羅德(Max Brod,著作有《卡夫卡傳》)、Otto Pick、Franz Werfel和 Felix Weltsch合組了讀書會,在Café Louvre羅浮咖啡館開幕後一度固定在此聚會,一起辯論哲學、文學跟時事等等;卡夫卡是這個讀書會的發起人之一,但是由於摯友Max Brod之後退出了這個聚會,卡夫卡亦於1905年退出了,不過Café Louvre依舊是卡夫卡常來之地,相信卡夫卡那天馬行空與奇幻荒誕的作品,應該部分是在Café Louvre的好咖啡伴隨下構思而出的,而Café Louvre羅浮咖啡館也因此更為人所知;另外、創造出機器人一詞的捷克作家卡皮克( Karel Capek)與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是這裡的常客。

 

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布拉格的名人,愛因斯坦怎會和布拉格有關係呢?

 

愛因斯坦(Einstein,1879~1955))在1911年初~1912年7月住在布拉格,在布拉格德國大學(The Prague German University)任教了一年半。1911年的六月,他提交了一篇論文《重力對光傳播的影響》(On the Influence of Gravity on the Propagation of Light)給物理學年鑑,預測當光穿越太陽時,會發生0.83弧秒的偏折。

 

In 1911-1912, Albert Einstein worked at The Prague German University. He was one of the regular guests of Mrs. Berta Fantová's (mentioned above) Tuesday evenings. He used to sit at Café Louvre on Národni Avenue with George Pick and Vladimir Heinrich, later a professor of astronomy at the Czech University.

 

 

卡夫卡和愛因斯坦認識嗎?

 

 1911年,32歲的愛因斯坦帶著妻子和二個兒子,從蘇黎世搬到布拉格,擔任布拉格大學的教職。這一年,卡夫卡28歲,還沒寫出他的第一部小說。

 

當地的芬達夫人(Bertha Fanta)常在家中為布拉格的猶太知識份子舉辦文學與音樂沙龍聚會,演奏小提琴或是討論休謨和康德,卡夫卡和他的朋友布萊德(Max Brod)以及愛因斯坦都是座上賓。

 

卡夫卡和他的朋友布萊德

 

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出生於布拉格一個猶太商人家庭,是家中長子,三個妹妹都在第二次大戰時於集中營中死亡。

 

卡夫卡自幼懦弱,膽小,缺少自信,他愛好文學、戲劇,18歲進入布拉格大學,初習化學、文學,後習法律,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在保險公司任職。

 

1904年,卡夫卡開始發表小說,早期的作品頗受表現主義的影響。1912年9月22日晚至翌日清晨,通宵寫出短篇《判決》,從此建立自己獨特的風格。

 

生前共出版七本小說的單行本和集子,在生命垂危之時,卡夫卡曾留遺言說「將我的一切手稿銷毀」。死後好友布萊德(Max Brod)違背他的遺言,替他整理遺稿,出版他的小說,以及書信、日記,並替他立傳。

 

 

 go to 2013 奧匈帝國中古行~追尋卡夫卡 (2013/7/6)

 

 

布拉格的另一位名人

 

1600年,克卜勒前往布拉格擔任第谷的助理,之後,克卜勒將行星軌道從圓形改為橢圓形。布萊德(Max Brod)寫了一本小說《第谷的救贖》(The Redemption of Tycho Brahe),就是以愛因斯坦作為書中克卜勒這個角色的原型。小說問世後,好朋友能斯特(Nernst)對著愛因斯坦說,你就是克卜勒!

 

 

 

 

相關文章:

 

 

Back to 2013 奧匈帝國中古行 (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2023 的頭像
    chiu2023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chiu2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