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育新聞裡最夯的就是PISA2009的結果:台灣學生的成績在閱讀、數學、科學三項都名次大退步,更慘的是,得到華人社會成績的最後一名!
大家開始擔心了,要如何『加強』呢?竟然有人說是因為題型不熟,練習不夠,應該要讓學生多練習模擬試題!
這、這、這..... 從基測、學測、各種測,我們的學生『模擬』得還不夠?
說實在,我們的奧林匹亞科學競賽成績看來亮麗,知道他們『模擬』了多少?『練習』了多久?
教育的「走錯方向用錯力」
【聯合晚報╱社論】 2010.12.08 02:53 pm
去年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台灣成績不理想,閱讀、數學、科學三項都名次大退步。尤其相較於第一次參加就三項都拿冠軍的上海,台灣卻揹上「華人社會成績墊底」的大帽子,讓教育界很多人覺得沒面子,不免又批評、又檢討起來。
有個基本概念首先應弄清楚:教育領域裡的任何評量或競賽,成績退步,不必然是壞事,正可用來理解自己的短處和改進空間;最怕是眼裡只有「拿第一」的目標,以「會考試」為主要的磨練手段。這次PISA成績不佳,據報導,教育部的對策是找專家學者研擬PISA的模擬試題,打算讓學生加強練習,以便下次更加熟悉題型。果真如此,教育部的心態正代表了台灣教育失敗的縮影,整個教育過程都是走錯方向用錯力!
「走錯方向用錯力」,這是媒體調查國中教育現況,比照國際趨勢,所歸結出的當前台灣教育的盲點。以語文教育而言,不管是教育本身的目的或國際評比重點,本來都為推進學生的「能力」,包括思考、判斷、解讀、表述等種種能力。但台灣教學主要仍在填塞資訊,很多老師承認,加強背誦和反覆練習,比較容易在考試中拿高分。所以當台灣學生遇上PISA這種題型靈活、強調理解的評比,當然不易表現出色。
台灣現在已有不少開明的家長和老師,把PISA這類測驗當作對於台灣教育的體檢,希望藉以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尤其當今知識流通的趨勢和舊時代完全不同,以往被認為求知優勢的「博聞強記」,如今「谷歌」一下人人唾手可得。換句話說,靠著背誦所練出的「考試強項」,於日常生活少有用處,甚至剝奪了年輕孩子自由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最近廣受各界悼念的廣告人孫大偉,創意工作表現傑出,在當年教育環境中卻曾受老師評語「該生素質太差」,正是用來檢討學校教育得失的一個鮮明例子。
PISA成績不佳,沒有太大關係;有關係的是應反省,我們的教育是否真的走錯方向用錯力。
【2010/12/08 聯合晚報】
相關文章:
- 「走錯方向用錯力」的台灣教育(2010/12/9)
- 以考題為教材的教學 (2010/12/7)
- 誰把台灣孩子考笨了? (2010/12/7 親子天下19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