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的秘密:少點功課 多點信任
台灣立報 【編譯謝雯伃綜合外電報導】– 2012年11月16日 上午3:53
芬蘭教育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雖然也有人批評芬蘭的小國教育不能類比於其他大國,同為小國的台灣,頗有可借鏡之處。芬蘭教育暨文化部官員薩赫堡(Pasi Sahlberg)日前在美國分享芬蘭教育成功的秘訣。他說:不要再有那麼多的考試、多信任老師一點、功課少一點、上課時數也少一點。
根據《西雅圖時報》報導,2000年時,芬蘭的15歲學生在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中,排名世界第一。從那之後,芬蘭在每一次PISA評比中,一直名列前矛,薩赫堡開玩笑道,因為芬蘭人是世界知名的安靜謙虛,所以當芬蘭成為PISA榜首時,最不敢相信的一群人就是芬蘭人。
與教師、學校緊密合作
芬蘭教育「成功」的理由,居然是因為他們與主流的成績至上教育模式反向而行。芬蘭從未設定目標,要創造全球頂尖的學校體制。相反地,芬蘭在1970年代就決定,該國想確保學生的成功不需仰賴其家庭背景。為了達到目標,芬蘭仰賴的是教師和學校合作,而非競爭。
芬蘭不會依照學生的測驗成績去評定教師的教學成效,而是信任教師和校長。在芬蘭,課程大綱和測驗都是由教師自行設計。除了高中畢業的會考之外,沒有任何全國性測驗。
這只是開頭。除了上課時數較短之外,芬蘭學生要到了7歲才開始上學。許多小學的政策是不准給學生出回家作業。
尊重教師 借鏡各國
在芬蘭,教師與醫師和律師一樣,都是備受尊敬的職業。教師的薪資不一定特別高,但仍舊吸引許多頂尖大學畢業生。薩赫堡表示,赫爾辛基大學今年收到2千份小學教師課程的申請表,只有120人錄取。
至於在美國鬧得沸沸揚揚的特許學校,薩赫堡則非常反對。他表示,這樣做是讓公立學校制度私有化。在芬蘭,家長不必煩惱要把孩子送到那間學校上學,因為每間學校都品質相同的課程。
雖然芬蘭的教育看起來很完美,但不是每個國家都該抄芬蘭的模式。「我不是來這裡告訴大家,只要照芬蘭的方式做,一切都會成功。事情不是這樣的。」他表示,芬蘭成功的部分原因,是向各國借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