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怎麼看到物體的?
科學家們是透過解剖牛眼而解開謎題的。
中世紀阿拉伯世界的光學大師阿爾哈增(Alhazen,965~1039)(阿拉罕)很訝異的發現,有人因為注視太陽而眼睛受傷。
太陽本來就不能直視啊,這不是基本常識嗎?不,不,在那個時代,人們(甚至是科學家)都不知道視覺的產生是因為有光線射入眼睛。
阿爾哈增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視覺是由進入眼睛的光線所產生的理論,他用解剖學的方式描述了眼睛的構造。印象中,他是用牛的眼睛來作實驗(資料來源待查)。
阿爾哈增(Alhazen,965~1039)最有名的著作是《光學寶鑑》,共有七卷,所有中世紀的光學均以此為本,一直到17世紀,都沒有其他著作超越它。《光學寶鑑》這本書受到距他1400年前托勒密的《光學》的啟發。(參考 馬文蔚等著:《物理發展史上的里程碑》,p203~206)
培根(Bacon,1215~1294)受到阿爾哈增的影響,也解剖過眼睛,研究過光學理論。
達文西(1452~1519)曾做過牛眼實驗,是曾志朗在《我與科學共舞》提到 (p49,p94)。
克卜勒(Kepler,1571~1630)以光路圖解釋了眼睛成像的物理原因,還有遠視和近視的成因。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