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字字都說到我的心坎裡,但是身歷其境的我們,面對越來越惡化的環境,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當前高教問題多 侯崇文把脈


台灣醒報記者章文報導 – 2013年11月23日 下午11:45

 

「這是個高等教育窒息的年代。」5070樂活會21日請到前臺北大學校長侯崇文來演講,他憂心忡忡地表示,現在台灣的高教環境不佳,猶如中古世紀,是個混亂的黑暗年代。教育部對大學施行評鑑制度,各大學為應付繁瑣的評鑑要求,疲於奔命。教授們本該是要專注於備課與研究,卻被迫騰出許多時間累積各種點數,一切都是為求符合評鑑標準。

 

侯崇文說,政府2006年推出的五年五百億計劃,反而加重了高等教育的惡性競爭。這個計劃原始構想是希望透過研究經費的挹注,扶植幾所重點大學,盼能進入「世界百大」。立意雖然良善,卻未能注意到國內外教育環境有根本性差異,把資源集中於幾所「頂尖大學」,徹底將大學階級化。

 

過去十幾年來,教育部對大學進行評鑑,大學也對校內教師進行評鑑,但都以量化數據為標準,把學術表現轉化成一堆數字,導致從大學當局到個別教師,大家都汲汲營營累積點數。開一個會算一點,發表一篇文章也算一點。

 

「然而,研究不是變魔術,是要花時間的,好的論文往往不是短期內就可以寫出來。然而,面臨頻繁的評鑑、升等要求,教授們窮則變、變則通,最常見的應變方式就是把一篇完整的文章拆成好幾篇論文,輪流發表,累積點數。學術量化的結果,就是學術論著稱斤論兩,導致研究品質下降。

 

侯崇文指出,這套評鑑制度以刊登在國外期刊的論文篇數做評鑑依歸,對人文社會科的發展也有斲傷。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者需花大量時間收集、解讀資料,文字的論證和表達細膩繁複(理工科數據、公式、圖表居多,文字較簡單且格式化)。應該鼓勵他們致力於引進國外先進觀點,教導本國學子,而非一味要求他們以英文寫論文,投稿國外期刊。這勢必會耗費他們非常多的時間,但論文產出卻相當有限,影響研究和教學的品質。

 

侯崇文說,教育的核心價值應是生活、教導競爭力、傳播知識價值、專業學習、形塑人格發展。他指出,大學被視為高等教育,是因為它擔負了很多社會期待。首先它是個人成就的表彰,其次是被家庭寄予厚望,是青年成就夢想的地方,它有效地促成社會階級的流動與社會精英的循環。

 

藉由大學老師的認真教導培育了很多精英,造就台灣過去數十年財經、政治與科技方面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對於社經發展功不可沒,卻也是弊病叢生。

 

侯崇文指出,大學雖高喊「自治」,但是在市場競爭激烈與民主化的今天,「自治」其實非常有限。今日教育部仍牢牢掌控大學的學費、學生人數、新的學系與研究所的設立、老師員額數量、校長的遴選與各種經費補助。教育部這種「大事小事一把抓」的行政風格,讓大學自由發展的風氣受限,也無從建立各自的特色。

 

國立大學教師由於屬於公務員體系,聘任受到嚴格管制,不能任意增加教師名額。大學要解聘教授也不容易,要經過三級審查的複雜程序。大學教師薪資沒有彈性,各自依據教授職等領薪水,猶如社會主義的薪資結構,行之多年,傳統作法不易打破。

 

侯崇文感嘆說,這種齊頭式的平等很難發掘或留住優秀的教研人才。加上台灣大學規模小、運作預算與教學成本偏低,使得大學在研究環境、校園景觀、學習環境上很難跟西方的大學並駕齊驅,而且競爭力也在快速流失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2023 的頭像
    chiu2023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chiu2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