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才進電影院看見臺灣,今早看見臺灣出現在聯合報頭版頭條!

國破山河在啊~齊柏林將大家不願面對的真相呈現在我們眼前,看見了,然後呢?渺小個人能做點什麼?

許多人高喊愛臺灣,什麼才是真正的愛臺灣?

許多人到窮鄉僻壤到山地高山服務推廣,到底對這些住在高山上的人們幫助了什麼?

很震驚知道台中火力發電廠是世界第一的火力發電廠,想到反核四的人們....

知道臺灣的水泥有一半是外銷,看著水泥開採的畫面,像是在心頭挖肉;

因水土保持而被沖刷的砂石多到處處淤積,但違法盜採砂石去高達六成....



 

新聞眼/既已「看見」 別再迴避 

 
【聯合報╱本報記者梁玉芳】2013.11.27 02:44 am 


 
如果我們是飛鳥,滑過台灣上空,看見的,會是何種景像?導演齊柏林與「看見台灣」,讓我們化身飛鳥,以鳥目觀看我們所安居的命土。入目所見,是我們不曾經歷的觀看高度、不曾目睹的台灣之美,也是不願面對的台灣真相:「國在山河破」。

 

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沒有大牌卡司,只有一幕一幕的真實,卻打動我們內心最柔軟之處,正因為唯一的主角,是台灣。

 

由不可思議的高度與角度中,我們驚嘆故鄉美麗如斯,是人眼不曾看見,只由鳥兒獨享;於是也在一個一個的鏡頭中流淚,國土的破敗、摧殘、毀壞,逼在眼前。齊柏林傾一己之力,集眾多善意扶持,凝聚物力與資源,終能在九十分鐘的影片中,讓我們再度面對生態沉痾,一同在黑暗中為台灣傷痛。但是我們無法像候鳥般遷移,因為這是我們唯一的家。

 

說來殘酷,金馬獎的加持、創紀錄的票房,竟然是建立在台灣的殘破之上。政府各部會紛紛包場,邀請媒體與官員進場感受震撼,接受「生態教育」,無非也是諷刺──片中的每一樣問題都已發生數年,甚至數十年,主管官署及觀影官員應該不會是「看了電影才知道」?

 

影像力量果然深具感染力。江揆在「看見台灣」之後,成立「搶救台灣專案小組」,周五就要開會。期待「組成專案小組」、「跨部門會議」,不會又是政治公關的「止血」動作,搶救台灣大地,需要執政者真實的政治決心,請展現「在乎台灣」的氣魄來。

 

將感動化成督促政府的力量之外,每一張電影票,更應該化成我們每一人與台灣立約的承諾書,就從此刻起,既已「看見」,就不再迴避。面對傷害山林的高山茶、高冷蔬菜、美麗民宿,我們該建立「倫理消費」的態度,深思每一次消費,可能對台灣環境帶來的影響。

 

看見台灣,更是為台灣療傷的時候了。


全文網址: 新聞眼/既已「看見」 別再迴避 | 看見台灣救台灣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322419.shtml#ixzz2lpULY9Rj



台灣最不美的風景

 
【聯合報╱黑白集】2013.11.27 03:35 am 


 
含蓄如李安,當他提到台灣「亂中有序」時,其口中的「亂」和「序」並不是印象式的形容,而有明確的指涉。李安說,台灣人好,地方好;但政治和媒體不太好。一說到這裡,現場觀眾立刻報以掌聲,表示熱烈共鳴。

 

如果相信「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那麼「台灣最不美的風景」庶幾乎非政治與媒體莫屬。住在台灣,只要關上電視,看不到政治人物叫囂與對罵,聽不到名嘴的嗆辣連珠砲,人民的幸福感一定提高許多。然而,生活在台灣,為什麼不是政治和媒體改變他們敘事的腔調和行事的作風,卻反而要人們走避?

 

政治和媒體會成為眾矢之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的攻擊性太強、破壞力太大,卻無法構成對社會有益的正面能量。簡單地說,政治制衡角色,被在野黨詮釋成以無限杯葛和拆解體制為能事,而不是要解決公眾的問題;執政黨的職能,則完全集中在權力、職位與資源的分配,而非帶領國家高瞻遠矚;至於一些缺乏責任感的媒體,則甘願當政治勢力的附庸,或為了商業目的而拚命煽色腥,恣意破壞人們的胃口和社會的品味。

 

人們近年常說,台灣社會「負面能量太強」;其實,仔細尋思,這股讓人焦慮的負面能量不是來自社會或民間,而是來自政治和媒體。這樣的負面能量,要不是善良的人民和有厚度的社會差堪承載,台灣可能早就破不成形。但也如李安所擔心的,有一天,萬一量變產生質變,「上面的壞東西壓倒下面的好東西時,我會欲哭無淚。」

 

如果人們還把今天畸形的政治當成台灣的民主驕傲,那麼,台灣最美的風景確有可能被最醜的風景壓垮。


全文網址: 台灣最不美的風景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322409.shtml#ixzz2lpUc65n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2023 的頭像
    chiu2023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chiu2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