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2021/8/17)和友人去故宮參觀遺珠展, 為了省事(省下走路及進出故宮)就近在四樓的「三希堂」用餐。

前一天,剛好收到Carrie寄給我的「牛津大學1842種珍稀漢籍下載指南」,內容將牛津大學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稱為「飽蠹樓」。

以下就來講為何會把「故宮三希堂」與「牛津飽蠹樓」擺在一起囉。

 

故宮三希堂

我們在二樓看到三希堂的廣告,就開始飢腸轆轆了。

從二樓搭電梯到四樓,進入古色古香的空間,享用二及警戒下有格板的午餐。

回家後一查,才知道「三希堂」是有典故的,是乾隆皇帝的書齌。

根據故宮的官網:

「三希堂」原位於北京紫禁城養心殿之西暖閣,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書齌,堂內收藏三件稀世文物-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及王珣《伯遠帖》故名「三希」,以寓「以志希世神物,非尋常什襲可竝」之意。王獻之為王羲之兒子,王珣為王羲之姪子,三王皆為晉朝書法名家,也深受後代文人雅士的喜愛。

本院「三希堂」餐廳之設計理念,乃思量清高宗乾隆皇帝文治武功雄才大略氣度,以及其對於藝術工藝喜愛和推廣之精神,再取其政經成就和文藝典藏的風範,並結合東方藏書閣與西方圖書館之結構概念,打造了這一座體驗乾隆盛世的情境式餐飲空間,令人身處其中,坐擁山景、美藝、書卷、茗饌,充份感受乾隆皇帝之"思" 與 "藝",而也正因本院典藏了"三希"之一的《快雪時晴帖》,故將故宮正館四樓餐廳命名為「三希堂」。

 

乾隆親書《三希堂記》,說明命名三希堂緣由

三希堂,位於養心殿的西暖閣,原名「溫室」,是乾隆帝的書房。

乾隆皇帝書寫的「三希堂」匾額和《三希堂記》墨跡,至今還懸掛在牆上,

匾額兩側對聯爲「懷抱觀古今;深心托豪素」(豪素指書法)。

 根據乾隆「三希堂記」,三希有三說。

乾隆三希堂記(摘錄):

內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獻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遠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養心殿溫室易其名曰「三希堂」以藏之。.....然吾之以三希名堂者,亦非盡為藏帖也。昔聞之蔡先生名其堂曰二希,其言曰: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或者謂予不敢希天。予之意非若是也,常慕希文、希元之為人,故曰二希,余嘗為之記矣。伹先生所云,非不敢希天之意,則引而未發。予惟周子所云,固一貫之道,夫人之所當勉者也。若必士且希賢,既賢而後希聖,已聖而後希天,則是教人自畫,終無可至聖賢之時也。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人人有盡、心知性之責,則人人有希聖、希天之道,此或先生所云非不敢希天之意乎!希希文、希元而命之曰二希,古人托興名物以識,弗忘之意也。則吾今日之名此堂,謂之為希賢、希聖、希天之意可; 慕聞之先生之二希,而欲希聞之之希亦可;即謂之王氏之帖誠三希也,亦可。若夫王氏之書法,吾又何能贊一辭哉!

乾隆丙寅春三月書 (乾隆11年,1746年)

 

根據乾隆《三希堂記》,三希有三說:

一是根據周子(北宋周敦頤)的「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即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乾隆藉此以勉勵自己;

二是慕聞乾隆之師(蔡世遠)的書房「二希堂」(因其崇尚宋朝范仲淹(字希文)的事業與真德秀(字希元)的學問),加上乾隆對老師的敬重,稱三希;

三是乾隆最為喜愛的之三件三王稀世法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

 

周敦頤《太極通書》志學第十:

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 伊尹、顏淵,大賢也。伊尹恥其君不為堯、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撻於市。顏淵「不遷怒,不貳過」「三月不達仁」。 志伊尹之所志,學顏子之所學。 過則聖,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於令名。

 

飽蠹樓

筆者去過牛津大學,挺嚮往這家世界聞名的圖書館,但只到過建築物外面,未能親自進入。

牛津大學的Bodleian Library一般直譯為「博德利圖書館」,翻譯為「飽蠹樓」筆者第一次聽說。

筆者在google搜尋輸入「飽蠹」,得到一大堆資料: 首先是曉風刊載聯合報的一首新詩,題為「飽蠹之歌」,係借蠹魚的立場說話,來向一位長輩的長輩致敬意。

詩末附註提到「飽蠹」這兩個字不是她想出來的,而是和梁實秋(1903-1987)的父親(梁熙成)有關。梁實秋的父親將其書房命名為「飽蠹樓」,其緣由可以讀梁實秋《雅舍小品》曬書記一文。

再查下去,發現將Bodleian Library(博德利圖書館),翻譯為「飽蠹樓」的是錢鍾書(1910-1998),當年錢先生和夫人楊絳(1911-2016)在牛津讀書時,錢先生將牛津圖書館戲譯為「飽蠹樓」,以饕餮之蠹自詡。

文人愛書,書籍常受蠹魚啃食,甚至書還沒讀,就先被蠹魚啃食。

因此,可以查到很多詩裡面提及「蠹」或「飽蠹」。

筆者查到一首陸遊的詩,甚為喜愛,頗能代表筆者的心境,更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意涵:

《二樂》宋 陸遊

遊山恨不遠,讀書恨不博。天下多名山,何處無芒屩。

束書飽蠹魚,於汝寧不怍?日月如過燒,老病將何若?

眼猶給開卷,足尚供尋壑,少勞君勿辭,是中有真樂。

 

 

相關文章:

★ 2021故宮遺珠展之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 (2021/8/18)

 

Back to  悅讀閱讀(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2023 的頭像
    chiu2023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chiu2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