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特展 教你認識奈米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國科會主辦、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承辦的「奈米是啥米?奈米尺度下的科學世界」特展,昨日起至9月22日於台北國科會科技大樓一樓展出。透過特展的安排,民眾均可以從簡單的動手操作,了解現階段奈米科技的應用與發展。

國科會主委陳建仁表示,人類文明歷經前2個世紀的機械、電子乃至於資訊科技所帶來的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腳步已隨著奈米科技的興起到來,由於奈米科技涵蓋領域甚廣,潛在影響範圍遠超過半導體資訊產業,因此目前世界各國無不競相投注大量的人力與資金進行相關的研究開發。

培育人材台灣領先

他進一步指出,未來奈米科技若要成為可與世界競爭的產業,首要之務是培育人才,「由教育深耕相當重要。」教育部奈米人才培育計畫所長劉佩玲表示,台灣的人才培育比起歐洲各國都來得進步、落實,自2002年,便已著手由K-12與高等教育兩方面進行。

「這兩階段各設有5區領導的中心。」台北以台灣大學為主、中北部為清華大學、中南部為中興大學、南部為成功大學、東部則是東華大學。這5所學校各設有「K12中心」與「前瞻教育中心」;以K-12中心而言,領導學校會尋找鄰近夥伴學校,培育中、小學的種子教師並發展教材,參與教師不限領域,研習完後必須設計教案,並定期發表成果。

奈米題材進入校園

劉佩玲說,九年一貫之後,中小學分領域教學,這個計畫希望透過各種專才的老師加入,引領學生對奈米科技感到興趣。

「我們希望不再是填鴨式的。」以台北市東門國小為例,除了自然科老師外,語文科與體育老師也加入這個計畫,「語文老師以奈米為題,寫了新詩。」設計的教案多半在彈性課程中實行,有的學校則訂定「奈米週」額外上課。至於國高中由於課程時數關係,教師多半會導入現有教材,「像DNA的概念,其實就是奈米尺度的東西。」

這些領導中心也製作出版品,如動畫「小奈與小米的驚奇之旅」,即是為了吸引中小學生的注意力,「這個階段我們希望以引起興趣為主。」劉佩玲認為,奈米科技若發展成產業,並不僅限於科技人才的加入,因此應讓所有學生具備奈米科技的概念,日後產業的茁壯才會完善。

劉佩玲說,東華大學地廣人稀,資源與鄰近學校都相當分散,因此東華大學透過「小尖鋒」的方式,將奈米科技帶入社區。她進一步說明,這些小尖鋒甚至將概念帶入部落,「我問她們教什麼?她們說:『至少可以跟那些阿公阿嬤說不要買奈米檳榔!』」

劉佩玲覺得,教育就是一點一滴累積而成,這些小尖鋒雖無法像都會區有完善的推廣環境,但至少能漸進地傳達正確的知識與觀念。高等教育則以學程為主,學生修習完畢即可頒獲證書。

期盼各界踴躍參觀

目前為止,共有1千8百多位種子教師,積極參與的有6百多位,比起美國僅20位種子教師,台灣已走在前方。「這是因為我們有教育部、教育局,所以教師會較願意支持。」不過劉佩玲也坦承這樣的研習其實帶給老師壓力,「沒減課,又要寫教案,確實比較為難。」她希望民眾能多參與公共展覽,一起提升科技素養。

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長王駿發表示,這次奈米特展除延續去年於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出內容外,另外新增由工研院最新研發奈米技術及應用產品約20項,如奈米智慧型玻璃、奈米竹碳實驗桌、 竹碳織品、奈米國畫、奈米合成皮、光敏太陽能應用等生活應用產品,均是第一次公開對外展出展品,並以互動示展示手法展出,使整體展示更活潑且與日常生活結合,歡迎各界人士參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2023 的頭像
    chiu2023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chiu2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