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要查康熙因鄭成功所頒的「海禁政策」與「康熙平定台灣」的年代,結果竟然發現:
(1) 我跟鄭成功很不熟,對這段歷史有許多的不知道;
(2) 這段歷史竟和現在正在進行中的「俄烏之戰」有很多似曾相識。
明朝滅亡後,鄭芝龍本決意帶著幾位兒子北上,歸順大清。
鄭成功勸阻父親不成,只好率領約二十餘人到南安孔廟祭孔,焚燒儒衣,向孔子痛哭發誓,說:
「昔為孺子,今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謹謝儒衣,祈先師昭鑒。」
鄭成功投筆從戎,與父親鄭芝龍劃清界線,率眾出走金門。
鄭芝龍本以為降清後得保家業,加官晉爵;不料清軍背約,將鄭芝龍與諸子一同挾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鄭氏故鄉。
鄭成功之母田川氏(日本人)當時在福建定居,碰上此次劫難,於戰亂中自殺,鄭成功得知母親死後,更加堅定抗清決心。
反清復明的戰爭大小不斷。兩方一邊打,一邊議和,持續堅持,鄭成功的軍隊用打越勇。
自1657年起,鄭成功三伐江浙,九征閩粵,一度從海路突襲圍困清江寧府,然最終遭清軍擊退。
鄭氏僅得憑藉海戰優勢固守廈門、金門兩島,大清為削弱其實力,於是頒布「海禁政策」。
1661年(這一年,年僅8歲的康熙即位),鄭成功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先後攻佔普羅民遮城、熱蘭遮城,翌年擊敗荷屬東印度公司的部隊,以台南為基地建立承天府。
鄭成功來台後隔年(1662年) 急病過世,時僅38歲。
真正治理台灣的是他兒子鄭經(1642-1681),和其父鄭成功一樣英年早逝,得年僅39歲。
鄭經治台17年期間,將漢官制導入台灣;在教育方面,鄭經除了建文廟祭祀孔子外,更設立太學、將漢人之四書五經以及科舉制度導入台灣,使台灣正式步入了漢文化、漢字文化圈的範圍內。
康熙平定台灣是指康熙帝在繼位後使用戰爭與談判手段將台灣納入清朝版圖的過程。
從公元1662年鄭成功在台灣逝世,鄭經繼任,到1683年清朝平定台灣,清朝與明鄭先後進行了10次和談,前9次都失敗了,
最後一次清朝使用了武力手段,授明鄭降將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施琅攻克台灣,以戰逼和,在澎湖海戰大捷後大兵壓境,使明鄭投降。
Back to 開台聖王鄭成功 (首頁)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