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記得大坦克車碾過的那一幕~

六四天安門事件,距今19年了。

我還記得當年我們幾個人去買了白布,用毛筆寫下大大黑字,掛在冷漠的校園裡。

香港每年用燭光追悼六四,台灣則選擇遺忘;

不知道在改革開放的新中國人心中,六四,是怎樣一個地位?

他們沒說,我也不敢問。

像台灣的美麗島事件一樣嗎?228嗎?野百合?

六四是他們心中的痛?還是傲?

他們的歷史是怎樣寫六四?

他們心中的『民主』是什麼?

 

(遠方是天安門,左側是人民英雄紀念碑)

日前去了大陸北京上海一趟,也到了天安門,

我遠遠望著天安門,

一方面想像天安門裡頭紫禁城的各個門,帝王、權力、深宮...

一方面想著天安門外發生過的種種事件,

天安門在大陸人心中是怎樣的地位?

和台灣人心中的大中至正門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和大陸人相處的期間,聽他們讚揚周恩來的改革開放,說他是大陸人心中最偉大的領導者;

也聽他們讚揚溫家寶在這次地震的親民愛民表現,說他是繼周恩來以來令人民佩服的領導者;

更聽他們感念這些年來的改革開放經濟起飛,讓老百姓生活無虞。

看著他們的進步,我總感覺像回到勤政愛民經濟不斷起飛的蔣經國時代。

 

頤和園,揮之不去的是慈禧的身影,

她聽政、她被祝壽、她上香拜千手觀音、她聽鳥、她看戲、她遊戲於蘇州街、她囚禁光緒 ....

這樣一個女人,帶給中國人的是什麼樣的歷史功過?

 

阿輝亂黨12年,阿扁亂政8年。

20年來,經濟倒退,進步停滯。戒急用忍、鎖國自閉。金錢外交、朋友盡失。

社會的正義公理喪失殆盡。

這和大陸的文化大革命是否有類似之處?

這和慈禧干政,導致國敗名裂是否有雷同之處?

 

2008,台灣是否能重新起飛?

兩岸的春天是否已經來到?

中國人是否能誠懇的面對歷史,驕傲的展望未來?


詩主義》悼亡
 
【聯合報╱貝嶺】 2008.06.04 02:40 am 
  
是永恆的

四月,那些在悲哀中聚攏
憤怒中起身
並在陽光下靜默佇立的

是永恆的

那些在道路上揚起嚮往
疾風中展開旗幟
並在吶喊中伸出希望的

是永恆的

五月,那些靜坐在廣場
用愛砥礪
在長夜裹緊單衣
日復一日地
虔誠守望黎明的

是永恆的

那些用肉身對峙槍口
手臂阻擋坦克
迎視著死亡
使得大地顫動的

是永恆的

六月,那些在天空彌留聲音
讓頭顱高傲地聳起
使得人類目光凝聚的
自由靈魂

是永恆的

●後記:這是我在1989年「六四」之後十數年中,為一年一度的哀悼儀式寫下的悼詩之一,因其過於直白,未敢示人。然1989年「六四」的慘劇本是簡單的事實,或許,詩,即使直白,仍具意義——那不敢回首,不可忘記的意義。

【2008/06/04 聯合報】


看馬英九紀念六四
 
【聯合晚報╱社論】 2008.06.04 02:32 pm 
  
連續十九年,馬英九今年依舊紀念六四;但與過去不一樣的是,今年當了總統的馬英九,針對六四只發表四百字的簡短聲明,訴求語氣也變得更「溫和」,期待的意味多過譴責。

有人如果「期待」馬英九的六四聲明能表現出對中國的強硬態度,難免會有些失望。當然,以目前的兩岸氣氛而言,馬總統這種「低調」態度可得到合理解釋。譬如說吳伯雄才剛訪中回來,捎回的訊息包括中共會給台灣國際空間,又說可能會減少對台飛彈,氣氛正融洽。又譬如說,國民黨希望七月間包機直航與陸客來台觀光的政見不會跳票,對岸如此配合,怎麼好搬出六四回敬?再譬如說華人社會都在忙著為四川震災善後,要不也忙著準備北京奧運,現在有多少人還談六四呢?

以兩岸目前的進展和大陸的社會氣氛,「六四」議題好像有點插不進去。只不過,馬英九年年紀念六四,且持續今未中斷,要說做了總統就忘了此事,不是很奇怪?所幸馬英九還算「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沒有因為當了總統就不談六四。但關於他該「怎麼談」,馬英九今年的「冷處理」其實有些可惜。畢竟,這是一個難得機會可以讓馬英九展現高度,表達他對中國的民主期待。但馬英九終究還是有些瞻前顧後,沒能暢所欲言!

試想:馬英九既然認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台灣應該關懷四川地震,那麼當然更應該關心大陸民主前途。六四終究是大陸過往政治發展過程中的傷痕之一,今天不面對,遲早總要面對的。如果文革都平反了,六四還有什麼不能平反的呢?中共官方處理六四議題,至今還在閃躲,連對民間的相關紀念網站都不能容忍。但此事的傷痛,不會從人們的記憶中抹除。台灣如果能以九二一經驗協助大陸四川震災的重建,則台灣處理二二八傷痛的經驗,當然也能提供大陸參考。

要知道,辦好奧運也許能讓中共成為有實力的大國;但必須要能處理好六四、西藏與法輪功等問題,才能讓中共真正成為受尊敬的大國。六四議題一日不處理,中國的人權紀錄永遠要受質疑。台灣應該以本身的民主經驗,為中國的和平演變助一臂之力。

【2008/06/04 聯合晚報】


馬英九總統今天發表「六四」十九週年感言,內容全文為:

  自從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以來,每年屆時我都會參加紀念活動或發表文章。我對「六四」的關心,主要在於關心大陸同胞能否享有自由民主的生活。

  今年「六四」跟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三週前,四川發生了大地震,災區廣達十餘萬平方公里,死傷超過四十萬人,至少五百萬人無家可歸。從大陸官方搶救災民的迅速、大陸首長對災民的關懷、災難及抗爭新聞報導的開放、大陸人民捐輸的踴躍、到對外國救援團隊的歡迎及對台灣救援工作的肯定,與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期的表現已大大不同,國際媒體亦迭有佳評,顯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已有一定的成果。

  我在5月20日就職演說中,曾經表示:「我們真誠關心大陸十三億同胞的福祉,由衷盼望中國大陸能繼續走向自由民主均富的大道,為兩岸關係長遠的和平發展,創造雙贏的歷史條件。」今天我們關心「六四」真正的意義,也就在此。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2023 的頭像
chiu2023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chiu2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