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工們貧苦和純真的性質,激發了梵谷內心狂熱的同情心和愛心,他以畫筆和實際行動深切表達了這份感受。從此梵谷開始過著拮据、貧苦卻充滿狂熱的繪畫生涯。


對礦工深刻的悲憫,幾乎可以說是梵谷作畫的原點。

這群背負重物的人,並不是搬運工,而是礦工的妻子,弓起她們的身軀背著一袋袋的煤渣。這是梵谷在比利時南部礦區時,幾乎天天都看得到的場景。

礦工就住在礦區,但卻沒有煤可以生火,因為每天採出的煤是礦產公司的資財,礦工連起碼的溫飽都很困難。為了讓簡陋的小屋多一絲溫度,還可以生火煮食,礦工的妻子只好到空地上矗立著廢料的黑山,撿拾還堪用的煤渣回家。

梵谷在一八七九年底到比利時南部的波林納吉礦區傳道,來到這個貧窮的「黑鄉」,「此地的村莊看來荒涼、死寂,因為生命活躍於地下,而不是地上」,他立刻明白,礦工真正的生活並非這個小村,而是地下七百公尺深的迷城。

他和礦工一起深入礦坑,體驗密閉令人窒息的黑暗世界;礦坑爆炸災變中,他加入救難工作;梵谷狂熱想救贖礦工,非但感到越來越無能為力,還被教會解職。

在梵谷之前,幾乎沒什麼人畫過礦工,「我總覺得這些貧窮的、鬼魅一樣的勞動者,有種動人,幾乎是可悲的成分。」他想畫出這些來自深淵的人,讓他們的形象重見天日。

開始畫這幅「背負重物的人們」時,梵谷已離開礦區到布魯塞爾,幾個月後回到荷蘭南部老家,在埃頓完成這幅素描。

比起半年前畫的「雪地裡的礦工」,這幅素描已經大有進步。梵谷用黑色、褐色兩種墨水筆,用橫直交錯的筆法,畫出像蝕刻版畫的效果。

雖然還算生澀,梵谷在這幅素描卻已展現強烈的表現意圖,畫中的婦女被沉重的負擔壓得直不起身,她們的身軀已經因長期的勞動而變形。

素描右下角,梵谷以灰色水彩寫下「The Bearers of the Burden」(肩負重擔的人)顯然沉重的不僅是煤渣,更是日復一日的艱困生活。遠方的教堂、枯樹上的耶穌像,蘊藏著梵谷依然熱切的救贖心情。

【聯合報╱賴素鈴,2010/1/27】

雪地裡的礦工(梵谷,1880年9月)

 

Back to 藝文講座展演 (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2023 的頭像
    chiu2023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chiu2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