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2012/7/22)半走半騎的繞了西湖一圈,下午稍事休息完成舟山行程的購票任務後,想說坐坐 K7 公交車到終點站靈隱寺探探。
- 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西北方,在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靈隱山麓中,是杭州歷史悠久、景色宜人的遊覽勝地,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和中國十大古剎之一。
- 靈隱寺因濟公而名聞遐邇,濟公 18歲時在此出家,因其瘋癲遊戲人間而出名。
- 靈隱寺始建於東晉(西元326年),到現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是我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杭,看到這裡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裡建寺,取名靈隱。
K7 公交車離開西湖區域後,就一直走在林蔭大道上,我們抵達終點站靈隱寺後,還走了好長一段距離才走到靈隱寺售票口,這時已是 5:20pm,售票小姐說10分鐘內要走到寺門口 (5:30pm關大門),不然票就無效了。我們擔心腳力無法完成這個任務,每張45元的票就報廢,決定放棄找濟公,只在大門附近逛逛。
讀到描述濟公『酒中笑語蘊禪機。鬧得俗僧說是非。打破空門形相事。無塵何必著僧衣。』這一段時,讓我聯想到電影《真善美》裡的愛唱歌頑皮不拘的瑪麗亞修女。
雖然訪濟公不遇,但在寧波機場時,倒是買了一罐濟公的喉糖~
若是日後有機會再訪杭州,可真一定要去靈隱寺走一遭,不僅尋找濟公,遊覽飛來峰,更要看看白居易筆下的冷泉亭。
唐朝詩人白居易寫有《冷泉亭記》來描述靈隱寺的冷泉亭,冷泉亭不僅將白居易與靈隱寺結緣,竟也結上了蘇東坡!!
白居易、蘇東坡與靈隱寺冷泉亭 (資料來源:星島環球網)
白居易被貶杭州,日子過得有喜有愁
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白居易被貶杭州刺史。宦途失歡,難免心灰意冷,白居易於《舟中晚起》詩中形容此時的心情:“退身江海應無用,憂國朝廷自有賢。且向錢塘湖上去,冷吟閒醉二三年。”
雖然是“冷吟閒醉”,白居易卻于不知不覺間愛上了西湖的山山水水,於是,錢塘湖堤築成了,堵塞多年的六井也疏通了。為政期間,白居易頗受百姓的感念,他也寫詩肯定了自己:“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凶年。”
為政之餘,白居易最為喜愛的休閒方式就是置身於山水之間,吟竟日。靈隱是他愛去的地方,他在《宿靈隱寺》中曰: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為誨榴開。黃紙除書到,青宮詔命催。僧徒多悵望,賓從亦徘徊。寺暗煙埋竹,林香雨落梅。別橋憐白石,辭洞亂青苔。漸出松問路,猶飛馬上杯。誰教冷泉水,送我下山來。
《冷泉亭記》是白居易與靈隱寺的緣
白居易與靈隱之緣尚不在此,他所題的《冷泉亭記》,使得他與亭子都籍名千年。杭州官府有個習慣,每有一個刺史來杭州,必會在好山好水處建亭寓志,那時,刺史相裏在靈隱山谷中建了虛白亭,刺史韓皋建候仙亭,刺史裴常棣建觀鳳亭,刺史盧元輔建見山亭。後來,右司郎元寫出任杭州刺史時,建了冷泉亭。白居易在《冷泉亭記》中說:“東南山水,余杭為最。就郡則靈隱寺為尤,就寺則冷泉亭為甲。”
蘇軾與白居易與冷泉亭都有淵源,現在卻沒幾個人知曉
那麼有人會問:白居易也是刺史,何以不建一個亭子寓志?他認為以前已建有多座亭子了,“五亭相望,如指之列,佳境殫矣,雖有敏心巧目,復何加焉?” 已有這麼多亭子,再建一個又有何益?不如為亭子做一篇記,也許比建亭子更有紀念意義呢!一念之間,下筆之餘,確實讓冷泉亭留傳千古,也讓自己與冷泉亭聯繫在一起。“白居易題記冷泉亭”頗有章回小說之氣勢。白居易不僅撰寫《冷泉亭記》,還題寫了 “冷泉” 兩字于亭上。那個 “亭” 字,等到兩百年後,由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補上,為靈隱與冷泉亭平添了一段佳話。也怪,白居易不光寫有冷泉亭詩與記,也為其他亭子如候仙亭等寫過詩句,何以獨名于冷泉亭?大概因為冷泉亭本身處於宛若仙境之地。
飛來峰是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可與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蘇東坡曾有 “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靈隱寺前的妙對聯 (資料來源: flora24 的網誌 - udn部落格)
一般遊客進靈隱寺之前,會走滿長一段路,左邊隔著溪谷可看對岸石壁上的佛像,最有名的就是彌勒佛。半路邊有一座亭子,名叫「冷泉亭」,遊客多喜登亭坐在椅上小憩,或是眺望對岸石壁景色,石壁上刻著「飛來峰」三字。在那座可眺望飛來峰的冷泉亭內 ,有四句妙對聯。
冷泉亭內有數根紅色圓柱,其中四根柱上掛有木板,四句題字分刻於上。由於四句分散,且是以行草書寫,若非有心瀏覽,不易注意。四句題字並非一首詩,而是兩副對聯,一問一答。
前兩根自問: 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
後兩根自答: 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
看到這種腦筋急轉彎式的對聯,任誰都會莞爾。吟對之人顯然是考量了該亭所處環境——亭下溪中有冷泉,對岸是飛來峰——而作此妙對。
相關文章:
- 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和濟公的生日(2013/3/13)
- 2024杭州且留下~靈隱寺之一:靈隱寺飛來峰 (2024/5/13)**
Back to 2012 浙江行~杭州、舟山、寧波(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