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無法體會旅行如何成就自己的偉大,我的體會是,旅行可以開闊我們的心胸及視野,發現世界實在和自己所能想像的很不一樣。因此,旅行是顯得自我的渺小而不是偉大。
旅行,要成就屬於自己的偉大
作者:文∣王維玲 出處:《30》雜誌 2013年7月號 第107期
走過世界各地,謝哲青才發現,最困難的冒險其實是回到生活本身,勇敢面對原本生活的難題與困境。
如何成就一顆偉大的心?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這樣說:「有人是天生偉大,有人因奮鬥而偉大,有人則是被迫偉大。」但是比起莎士比亞,文史工作者謝哲青更喜歡英國歷史學家卡萊爾的看法: 「人一生下來就是成就自己的偉大,並非是豐功偉業, 而是能夠做你想要做、也只有你才能做的事情。」
謝哲青的一生,像是一本帶著黑色基調的偉人傳記,從小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家境貧窮,明明一無所有,謝哲青卻始終存有相信自己的一股志氣,生命的痛苦與困境,反而讓他淬煉出鑽石般堅毅的心志。
半工半讀念完大學,取得歷史學及外文雙學位後, 謝哲青並不急著投入職場,謝哲青一直渴望更接近、了解世界的模樣。他就像大航海時代的冒險家,即使一無所有,也不坐困愁城,寧願懷抱著自己的信仰與價值,充滿熱情地到世界各地探索冒險。
謝哲青探險的足跡遍布世界,他曾以徒步方式從中國上海出發,穿越中亞絲路,共計7 個月抵達土耳其伊斯坦堡;也曾以搭貨輪的方式完成第一次環遊世界,住過印度的妓女戶,在俄羅斯街頭被追殺,在撒哈拉沙漠裡,發現自己內心的荒涼與孤獨。
走過世界,發現自己的不足,謝哲青再次回到學校充實自我,在倫敦亞非學院拿到考古學和藝術史雙碩士,並精通中、日、英、義、拉丁文等5 種語言。
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謝哲青找到自我的生命意義、世界知識,也獲得經濟獨立的自由,最終發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志向是向世界說出旅行中見聞的故事, 帶給人們希望及力量。
人生航線 1 先認識書本中的世界,再找到真正的世界
謝哲青擅長談西方的古文明、旅遊、歷史,隨著話題脈絡,不時引用一段史蒂文生、卡爾維諾或是濟慈的詩句, 看著他侃侃而談的自信模樣,很難相信,謝哲青從小就患有「難語症」(Dyslexia)。
一般人不用特別學習的聊天說話,難語症患者卻因為大腦處理語音的速度不夠快,很難做出神經連結,所以謝哲青必須不斷練習,才能記得怎樣講話。
也因為閱讀困難,所以謝哲青必須花更多時間在讀書上,才能將字句的意義串聯起來,然後再從誦讀知識中學習講話。耗費了無數的時間、心力只為閱讀文字來防止自己忘記如何「說」。
除了先天的限制之外,謝哲青的童年也是卑微艱苦的,小時長相酷似外國人的謝哲青常被學校同學欺負,生活的殘酷與痛苦,讓謝哲青一直渴望逃離, 但一個小孩如何離家獨立?
直到有天,謝哲青的父親從公司帶回一套1983 年版本的百科全書,謝哲青突然發現,一個睜眼就可以做夢的方法:閱讀。
一般人只會拿百科全書來查閱資料,謝哲青卻花了3 年的時間,把整套書背下來,他看到書裡的撒哈拉沙漠、印度、非洲、法國,總是忍不住想像那邊的環境是怎麼樣?人們如何生活?如何思考?
想像他方的美好生活,進而渴望生活在他方,這是謝哲青的旅行初衷,或許可以這樣說,謝哲青是先在書中認識了世界,才立志環遊世界。其實在真正出發之前,旅行早已開始,所以謝哲青常說:「每一場旅行,都開始於遙遠的過去,結束於不可知的未來。」到義大利前,你可能已經讀過義大利史、聽過義大利的歌劇、欣賞過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透過實際旅行去印證自己的理論,也從中發現自己有哪些不足,回來充實自己後再次出發挑戰。
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知識、眼界、閱歷會愈來愈豐富,旅行不再只是漫無目的遊走與享樂,而是一種自我提升向上的途徑。
人生航線 2 找到人生志業,成為說故事的人
謝哲青立志成為一個說故事的人,就像是一千零一夜裡的公主,總是以淵博的知識和人生閱歷,說著永遠不會中斷的動人故事,這些故事讓人歡笑、哭泣、悲傷,卻也帶來繼績生活的勇氣及希望。
謝哲青從何時開始領悟故事的力量?在英國念書時,謝哲青在愛丁堡的紀念館中認識了冒險小說《金銀島》作者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他的作品總是帶領讀者體驗另一種高潮迭起、浪漫多采的人生。
晚年感染肺結核的史蒂文生為了養病,走過加勒比海、舊金山,最後在南太平洋的薩摩亞群島落腳。「我對他的人生很好奇,」所以謝哲青立志要到薩摩亞群島,追尋史蒂文生的腳步。
為了籌措這趟朝聖之旅的旅費,他必須利用暑假的時間,在愛爾蘭及冰島的漁場、法國農場工作賺錢。
愛爾蘭漁船上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有時魚汛一來,48、72小時不間斷作業是常有的事。雖然辛苦,但謝哲青也因此獲得與各國人聊天、相處的機會,從中領悟如何從他人的生命故事中,映照出自己的幸運與擁有。
抵達薩摩亞群島後, 當時史蒂文生定居的住所就跟小島的總統官邸連在一起,只要給總統門票費,就可以進去參觀;後來謝哲青問總統,史蒂文生的墓在哪裡?總統說:「就在後面的山上啊,走一下很快就會到了。」沒想到這一走,竟然就花了8小時!
坐在史蒂文生的墓碑旁,謝哲青發現上面刻著「Tusitala」(圖西卡,意指說故事的人)。因為史蒂文生在當地養病時,因為永遠有說不完的故事,很受到當地人喜愛,史蒂文生去世後,當地人特別將他葬在可眺望大海的聖山瓦哀(Vaea)山頂。
「後來發現我想做的就是這樣的人。」謝哲青說,旅行走過世界,他看見、閱讀、體驗到許多難得的人生故事,透過分享故事,人們可以從中獲得人生體悟,也可以想想,自己面臨這些困境時會怎麼做?
人生航線 3 走遍世界,才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當謝哲青站在撤哈拉沙漠的中心時,他卻覺得沙漠就像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心靈風景一樣,荒蕪與空虛。走過86個國家,謝哲青才發現生命冒險地圖最大的空白與缺口,始終是自己的內心。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方沃土、一畝荒蕪,唯有透過不斷地探索與追逐,才能填補內心那巨大的虛空。」謝哲青常這樣解釋自己出走的動機。
年輕時旅行到印度孟買時,為了省錢,謝哲青住在貧民窟的妓女戶裡,其中有個性工作者獨力扶養孩子,但是無論工作、生活怎麼辛苦,這個媽媽卻一定會找時間帶孩子去海邊散步,謝哲青才領悟,原來不論人們是貧窮或富裕,對家庭重視的程度都沒有差別。
年輕的謝哲青為了逃離原生家庭,在世界各地遊走多年,卻因為在旅途中與不同的人相遇、交換故事,他逐漸重新定位世界、家庭及自我生存的意義,終於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很多人將旅行當成一種逃避,不論是到印度流浪、到澳洲打工度假,真正重要的不是去了哪裡,而是透過旅行的刺激,從中找到自己對生命的自覺,思考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人生有什麼目標?
學會面對旅行途中的種種問題與挫折後,最困難的冒險其實是回到生活本身,勇敢面對原本生活的難題與困境。
原文網址: 30雜誌/謝哲青》 旅行,要成就屬於自己的偉大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711/238228.htm#ixzz2Z7PIbvF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