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的義大利之行,在羅馬停留只有三天,對羅馬的輝煌歲月的今昔變化至今仍念念不忘。
很高興古羅馬帝國搬來台灣,這個『輝煌時代-羅馬帝國特展』是台灣首見以古羅馬為主題的大型國際特展。展品主要聚焦於西元前27年至西元244年,羅馬元老院授予屋大維(Octavian)以奧古斯都(Augustus)的尊號,揭開羅馬帝國的序幕,至元老院推舉的最後一位皇帝戈爾迪安三世(Gordianus III)因戰而死,這段羅馬帝國顛峰時期的相關文化遺產。
所謂的羅馬帝國,是自奧古斯都開創帝國制度(公元前27年),至君士坦丁十一世時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1453年)為止,存在將近1500年。
那奧古斯都之前的羅馬呢?也就是凱薩時代稱為什麼呢?
凱薩時期的羅馬是『羅馬共和國』!
羅馬帝國於286年被第51任皇帝戴克里先(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分為兩部份後,政權也一分為二,從此羅馬開始有東西兩部的概念;
位處西部的發展為西羅馬帝國,歷史學者愛德華·吉本將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定於476年9月4日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奧多亞塞威迫退位之時。由於羅馬帝國的在歐洲歷史上中的巨大影響力,所以於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一般也被劃分為古代歐洲的終結,並進入了中古時代。
東部最後成為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一直到1453年為止。
前幾天在書店看到《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差一點衝動買下。這是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一部巨著,被認為是第一部「現代」歷史著作,共有六卷,分期出版。第一卷出版於1776年,第二、三卷出版於1781年,第四、五、六卷出版於1788年。包括羅馬帝國的全部歷史。
每天在FB上看到特展不斷的PO訊息,終於在百忙中將心動付諸於行動。
揭開羅馬帝國序幕的奧古斯都大帝(Augustus)就是屋大維(Octavian),也就是博物館驚魂夜裡打來打去的那兩個小人之一。
我們所使用的月曆裡的八月,就是以他為名,也因為他的偉大,而和七月(以凱薩為名)都調成大月(31天)。
屋大維是最偉大的羅馬皇帝之一。雖然他保持了羅馬共和的表面形式,但是卻作為一位獨裁者,統治羅馬長達四十年以上。他結束了一個世紀的內戰,使羅馬帝國進入了相當長一段和平、繁榮的輝煌時期。他的頭銜「奧古斯都」是「尊崇」的意思,這個稱號是他在就位時(西元前27年)的時候獲得的,那時他36歲。
這些皇帝中,除了奧古斯都外,我只認識哈德良皇帝,當時是他下令重建萬神殿(pantheon)的。Pan意指『全部』,theon是『神』,這是羅馬子民獻給眾神的神殿,原建於西元前27年,是阿格利帕(Agrippa)為了慶祝奧古斯都大帝(屋大維)戰勝而興建的。西元80年因大火而燒毀,目前我們看到的樣貌是西元125年由哈德良皇帝下令原址重建。
還有另一位我認識的女神, 智慧之神密那瓦(Minerva),她的希臘名是Athena,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雅典娜,是戰神也是智慧之神。1633年,伽利略在羅馬遭受宗教審判,受審的地點就在『密那瓦神殿遺址聖母教堂』(Basilica Santa Maria Sopra Minerva)。)
雅典娜是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與智慧女神(羅馬名:Minerva),是宙斯與小三所生。是位女戰神,也是智慧與藝術之神。雅典娜是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備受希臘人民崇拜,尤其是雅典人,雅典城是以她命名的,而且是她專有的城市。(go to 羅浮宮珍藏展很希臘~西方神話與傳說 )
相關文章:
- 羅浮宮珍藏展很希臘~西方神話與傳說(2012/2/3)
- 2012義大利~朝聖:伽利略受審的教堂(2012/3)
- 2012義大利~朝聖:萬神殿 (2012/3)
- 2012 義大利~思古‧朝聖‧哇讚 (首頁)
Back to 藝文講座展演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