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沒有做到這個功課,不知道北京路步行街有「銅壺滴漏」,更不知道這是元代的,真是有夠失敬。
幸好外子趁我開會時先行探路,發現了這個滴漏,在開完會後,立刻直奔現場,可惜那時已經天黑,人潮也很多,沒看到貼在側面的說明。
當時也沒看到「始於公元前214年」這幾個字。公元前214年發生了什麼事?這不是滴漏的發明年代。答案應該是秦始皇平定嶺南的年代:
秦始皇派出的大將,任囂和趙佗率領大軍經過四年努力,終於完成平定嶺南的大業。
秦始皇在嶺南設立了南海、桂林、象三郡,任囂被委任為南海郡尉,趙佗被委任為龍川縣令。
當時在北京路其實有點納悶,為何北京路要以這個科學儀器當公共造景。
隔天在某一家餐廳看到這個滴水龍,還很會心的一笑。
回台後,在撰寫郭守敬紀念館的文章時,看到一張圖片(郭守敬製作寶山漏),讓我立刻聯想到北京路的這個滴漏,
☆邱韻如(2024):水利天文建奇功:北京郭守敬紀念館,《天文教育》,第66期,冬至刊。
一查,才知道這是元代的古物(街上這個當然是複製品),頓時感覺崇敬萬分。
以下文字來自 北京路上看滴漏(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7357)
北京路上的元代銅壺滴漏,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仿製銅壺滴漏;因為銅壺滴漏的原件在1959年,作為珍稀寶物已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內。
元代銅壺滴漏是元朝延佑三年(西元1316年,正好是郭守敬去世的這一年),由廣州冶鑄工人冼運行和他的同行們,一起共同研製鑄造的。
銅壺滴漏由上至下有四個壺:日壺、月壺、星壺和受水壺。上面日、月、星壺都裝有滴水籠頭,水依次滴入受水壺;受水壺中央插有一把有刻度的銅尺,銅尺就是刻度表,上面刻有十二時辰,自上而下由子時到亥時。銅尺前裝有一木制浮標,下面有一浮舟相托,隨著水位的升高,浮舟逐漸上升來顯示時間,所以又稱其為“刻漏”。
銅壺滴漏自元朝到清末間,一直安置在廣州拱北樓上,為市民們報時所用。因為銅壺滴漏的水是有專人負責灌裝的,所以它長滴不絕,頗有綿綿無期之意,於是廣州市民借它之意象,寓它為長相思的象徵,並以它的報時來安排婚、葬、祭祀等等各種重要的禮儀活動。
清末國勢的衰落,讓銅壺滴漏也遭遇了一次重大厄運:清咸豐七年(西元1857),英法聯軍炮轟廣州城,拱北大樓在炮火中燃燒,樓上的銅壺滴漏計時器竟然不翼而飛。寶物的失蹤驚憾了全廣州城,引起市民們極大的憤慨。兩廣總督勞崇光壓力山大,不知是何人敢如此膽大妄為?他張榜重金懸賞,幸在三年後,終於得以尋回了這個銅壺滴漏大寶物。民國年間,廣州城多次修葺擴建,銅壺滴漏安裝地點也多次搬遷。解放後才將這件珍貴的元代銅壺滴漏作為地方代表性文物,調往了北京,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博內。
廣州為了紀念這尊極其珍貴的元代銅壺滴漏計時器,也為了顧及全城市民對計時器懷有的深情厚意,特地仿製了兩套銅壺滴漏,一套安放在原拱北樓舊址、現在的北京路上,供人們懷念觀賞;還有一套則安放在越秀公園的鎮海樓上,也就是現在的廣州博物館以文物收藏。
元代原始銅壺滴漏的水準壺上,放有一座龜蛇合體的玄武銅雕。玄武即代表玄武大帝,又稱真武大帝、北帝。北帝是司水之神,在古代深受南方百姓崇拜,因為南方雨水多,易洪澇,故百姓們常年朝拜祈福,期望得到玄武大帝的庇佑,能季季風調雨順,年年物豐民安。祈福的這件原始玄武銅雕沒有隨銅壺滴漏原件一起調往北京,而是單獨留在了廣州博物館。所以廣州博物館的仿製銅壺滴漏水平壺上的玄武銅雕,是千真萬確的出自於元朝延佑三年廣州冶鑄大工匠冼運行和他的同行之手。
Back to 2024廣州行(首頁)(2024/1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