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山門後,遠遠看到「享堂」,就是所謂的祠堂。
「望天犼」
「墓表」的石柱,稱為「望柱」,若出現在宮殿前,則稱「華表」。
粗大的石柱上常有一尊蹲著的小石獸,名「犼」,傳說是一種似狗而吃人的北方野獸,因為朝天上望,俗稱「望天犼」。
據說望柱用這種獸,意在提醒君王勤政。
當時不知道此典故,因此從拍的照片看不出是不是「望天犼」。
倒是在沁陽博物館時,有見到「望天犼」。
★2023北京沁陽南陽行~沁陽博物館朝天吼 (2023/8/13)**
石像生
石像生,又稱石翁仲,始於秦漢時期,是帝王或重臣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的總稱。立於神道前,作為驅邪鎮墓、地位標記、於表彰死者生前的功績的用途,造型有象、獅、獬豸[ㄒㄧㄝˋ ㄓˋ]、麒麟、駱、虎、羊、馬等動物,以及人型的石雕像(有文有武)等。(ps.前幾天才在八里沙雕看到獬豸,竟被歸於韓國神話區)
下圖這一尊石獸,我覺得特別可愛。根據前述動物有象、獅、獬豸、麒麟、駱、虎、羊、馬,排除象、馬、羊、獬豸,看不出是什麼動物,是獅,還是駱駝?
請教過幾位學者,沒能解開謎題。終於請教到一位研究漢畫的藝術史老師給了答案(2024/10/5):
張衡墓上的那個看不出的神獸,就我初淺之見,其造型無角,大眼、卷鼻,又特別貼地,可能表現的是螭。
《說文‧蟲部》:『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 』
《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
面向享堂,右邊這一列,排首的看不出是什麼動物,其次是馬、羊,然後是石人(武官)。
面向享堂,左邊這一列,前兩個長得很像(母獅?)只有頭的轉向不同。再來是長得很像蟾蜍的動物,最後是可愛的石人(文官)。
享堂前的階梯下共有兩組石獅,沒有玩球也沒抱小獅。
一隻嘴巴微開,一隻大開,朝天吼叫。
★2023北京沁陽南陽行~沁陽博物館朝天吼(2023/8/13)**
Back to 2023北京沁陽南陽行~張衡博物館之首頁(2023/8/15)**
Back to 2023北京沁陽南陽行(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