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卡爾與居里夫人,怎會湊在一起?

 

今天早上,在好幾本書之間尋找居里夫人與拉塞福的友誼;

 

下午,隻身前往故宮,看期待已久的『夏卡爾的愛與美』特展。

 

(我愛鄉村,1911年,夏卡爾)

 

這幅我愛鄉村,是夏卡爾剛到巴黎的隔年畫的。

 

最震撼我的,不是畫的內容,而是年代,1911年。

 

1911年,離現在正好一百年,拉塞福發表α散射實驗的結果,提出原子核的概念;居里夫人則在這一年領到她的第二個諾貝爾獎。為此,我以『核子物理一百年』為主題來向拉塞福和居里夫人致敬。

 

 

 

(從窗口看巴黎,夏卡爾,1913)

 

巴黎,是居里夫人和夏卡爾的第二故鄉。

 

祖國是波蘭的居里夫人,和出生於俄羅斯的猶太人夏卡爾,同樣因血統而遭受俄羅斯的迫害。

居里夫人於24歲(1891年)隻身來到巴黎,夏卡爾到達巴黎時,年僅23歲(1910年)。

 

1910年秋,當夏卡爾來到巴黎時,居里夫人已是名聞遐邇的科學家。這時,已孀居多年的居里夫人與朗之萬的友誼正逐漸發酵為愛情,可惜,朗之萬是有婦之夫,居里夫人成了『小三』。

 

1911年底,在居里夫人獲頒諾貝爾化學獎之際,榮譽與恥辱同時上身,愛情醜聞在媒體報得沸沸揚揚,讓居里夫人身心受創,1914年,在她身心終於復原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居里夫人和女兒,開著小居里(內有X光機的車)到前線為傷兵服務。

 

1911~1914期間,夏卡爾在巴黎漸漸嶄露頭角,與蓓拉的愛情也逐漸發展,1914年,他在柏林舉辦多次畫展,當他打算取柏林回故鄉迎娶未婚妻蓓拉時,原預定三個月的返鄉之旅,因為一次大戰的爆發,而滯留在俄國八年。

好在,1915年7月,夏卡爾與蓓拉結為連理,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生日,夏卡爾,1915)

 

「愛就是全部,是一切的開端。」對夏卡爾來說,花束就是閃耀著幸福的生命。夏卡爾曾說:「我以前非常貧窮,生命裡沒有花;我的第一朵花,是蓓拉帶給我的。」

 

終其一生,他用繪畫表達對妻子蓓拉(Bella Rosenfeld)的摯愛。夏卡爾與蓓拉的戀情,是富家女愛上窮小子的典型,卻有完美的happy ending,夏卡爾代表作「生日」,描繪即將步入結婚禮堂的兩人,在生日那天的慶祝,久別相逢的戀人,濃情蜜意充盈著彼此心中,愛到讓人快樂地飛起來。
 


 

〈慢慢讀,詩〉

夏卡爾
 
【陳家帶】【2011-06-13/聯合報/D3版/聯合副刊】

斑駁錯亂的記憶追索線頭

向時間上游編織一座

憂愁的幾何形村落


畫牛 畫羊 畫雞

你住在你倒立的童年

烘焙一個熱騰騰的吻


比夢更幽微更清醒之舞蹈

盛放如向日葵

不斷電的黑夜

 

畫天 畫地 畫人

你的鐘擺凍結於大雪

小提琴飛翔著永遠的祝福


你是好色的──

花牛白羊紅公雞

灰天褐地綠面人


Chagall

夏卡爾

就是一種美色

 

 

Back to 藝文講座展演 (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2023 的頭像
    chiu2023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chiu2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